AI导读:

本文分析了节前市场担忧的风险因素未发生,节后A股市场春季行情有望继续展开,同时指出中短期成长风格可能主导市场,并建议节后配置应聚焦科技与消费两大主线。

市场展望:节前风险未兑现,节后春季行情蓄势待发
(1)在春节期间,市场先前担忧的多数风险因素并未实际发生。经济数据方面,春节期间高频数据表现积极,基本面未出现大幅走弱的迹象: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较去年显著回升,显示出经济活动的增强;同时,2025年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刷新了中国影史纪录,进一步彰显了消费市场的活力。流动性方面,美联储1月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避免了海外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风险。风险偏好方面,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措施如市场预期般落地,市场不确定性得以降低。
(2)展望节后及2月份,A股市场的春季行情有望继续展开。从历史数据来看,2月份A股市场上涨的概率较高,且主要受到政策、外部事件及流动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过去15年中有11年2月份上证综指实现了上涨。此外,对比历史经验,今年节后及2月份的春季行情或将延续。一方面,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已逐渐淡化,俄乌冲突等外部风险也可能大幅下降,为市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两会政策的预期升温,赤字率和国债发行规模的提升可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同时降准等流动性宽松政策也有望落地,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风格展望:中短期成长风格或主导市场
(1)从中期角度看,成长风格可能相对占优。根据我们的盈利信用分析框架,在盈利、信用上行且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成长风格通常表现更佳。未来一个季度内,工业企业利润和A股盈利增速仍处于回升周期,信用环境也有望见底回升。同时,美国可能仍处于降息周期,而国内在保增长政策的作用下,流动性将维持宽松状态。
(2)短期来看,节后成长风格同样可能占据优势。从历史复盘来看,影响A股短期成长与价值风格转换的核心因素包括基本面、流动性、政策及产业趋势。节后,成长行业如通信、汽车、电子、医药等的年报预告增速表现良好,盈利增速高于价值行业,有利于成长风格的表现。此外,海外降息周期持续,国内节后降息降准的预期增强,以及自主可控、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支持科技的政策明确,国内外人工智能等产业趋势不断上升,均有利于成长风格的发展。

行业配置策略:节后聚焦科技与消费两大主线
(1)节后,科技与消费板块有望成为配置的核心主线。从历史经验来看,过去15年春节后,大消费及高景气行业通常表现较好。当前,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行业保持高景气度,而受益于春节期间消费旺季的部分消费行业也有望表现出色。
(2)在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家具、家电、半导体等相关行业可能展现出相对优势。一方面,家具及家居用品、塑料制品等出口份额转移明显,而通信、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等对美出口敞口较低且美国对这些行业的进口依赖度高;另一方面,半导体、操作系统等国产化率显著提升,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3)从短期催化因素来看,科技板块节后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春节期间,机器人亮相春晚,DeepSeek大模型引发海内外热议,AI相关行业有望受益。同时,美股春节期间涨幅靠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讯服务、信息技术领域,港股涨幅靠前的则是传媒、硬件设备、软件服务等,均显示出科技板块的强劲势头。
(4)节后建议继续逢低配置以下行业:一是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计算机(自动驾驶、数据要素)、传媒(AI应用)、通信(算力)、机械(机器人)等行业;二是可能受益于政策和消费旺季的食品、商贸、社会服务、纺织服装等行业;三是基本面持续改善的电力新能源、医药行业。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仅供参考,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修复进程可能滞后。

(文章来源:华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