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AI导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选择,通过科技力量、乡村文化和人才支撑,塑造乡村经济新动能。本文探讨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强化科技赋能、挖掘乡村文化、完善人才培育等建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挖掘“土特产”潜力,积极培育新产业与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农民增收。产业振兴不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更是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产业与新业态的涌现,为乡村传统资源的盘活与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助推器”。
在科技的引领下,乡村文化得到充分利用,人才支撑不断强化,因地制宜地培育出一系列乡村新产业与新业态,为乡村经济塑造了新动能,开辟了新空间。这些新产业与新业态,立足于乡村丰富的资源要素,通过创新打破产业边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全产业融合,形成了包括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以及农村电商、精品民宿、森林康养、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新业态在内的现代产业组织形态。
新产业与新业态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边界,推动了农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与全环节增值,显著提升了乡村产业附加值和吸引力。例如,农产品加工业在智能化、清洁化设备的助力下,实现了初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还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高达8.7万亿元。
同时,新产业与新业态还通过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村居民带来了生态福祉。例如,应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环境,推进绿色循环种养,提高土壤肥力和粮食产能,增加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及秸秆综合利用率均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接待总收入均实现显著增长。
近年来,随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信息网络、道路、仓储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新产业与新业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全国已累计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数十万个,推广了“寄递+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农户(合作社)”模式。同时,数据、先进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高效流动,为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带来了重要契机。
然而,当前乡村新产业与新业态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需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调动资源要素,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要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培育农产品直播、认养农业等新产业。同时,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多元功能和独特价值,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创新供给乡村文旅产品和服务。此外,还需完善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提升新型农民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