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在渤海冰区成功实现船—岸海冰协同观测,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尝试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与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为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发展积累经验。

据中山大学官方消息,2025年2月1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在渤海冬季航次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该船在渤海冰区,具体位于辽宁营口,成功完成了船—岸海冰协同观测任务。此次观测活动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首次实现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与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还为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此次观测任务的成功,得益于“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的先进设备与科研团队的精湛技术。通过卫星遥感的宏观监测、无人机航飞的灵活观测以及科考船的实地取样与分析,科研团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海冰数据,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海冰的分布、厚度、类型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研究海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以及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一直致力于极地科学的研究与探索。此次“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的成功观测,不仅展示了中山大学在极地科学领域的雄厚实力,也为我国极地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山大学将继续加强极地科学研究,推动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观测现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部分信息整合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