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肯綮科技推出的外骨骼机器人助力游客轻松登顶泰山,该机器人小巧轻便,采用AI智能学习算法,受到广泛关注。肯綮科技位于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其创新成果展现了深圳的科技实力和营商环境优势。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

在蛇年春节期间,一段游客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轻松登顶泰山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这款令人瞩目的“黑科技”产品,正是由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匠心打造的。这款专为登山爱好者设计的外骨骼机器人,凭借其小巧的体型、酷似“Π”的外形以及仅1.8千克的自重,成功吸引了无数目光。

在机器人的助力下,即便是年迈的游客也能轻松攀上“五岳之首”泰山。一位游客在穿戴该机器人后,健步如飞地攀登泰山,引来周围游客的纷纷赞叹。网友们的评论更是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感觉我又行了!”这款机器人不仅有效减轻了游客双腿的负担,更让登山变得充满科技感与乐趣。

肯綮科技位于风景秀丽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南山云谷。在蛇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即2月3日(正月初六),肯綮科技公司的CEO余运波及其团队正紧锣密鼓地为产品出货而忙碌。他们深知,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承载着公司的希望,更寄托了无数登山爱好者的期待。

肯綮科技是余运波的第二次创业历程。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经历了十年的艰辛历程,从最初的几个人挤在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自研产品,到如今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可谓十年磨一剑。余运波坦言,他们进入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初衷,是关注到银发浪潮的到来,希望智能机器人能为有需求的人群带来福音。目前,老年人已成为该产品的刚需用户,同时也有一些对腰部和腿部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受益。

“肯綮”一词源自《庄子·内篇》,意指筋骨结合的要害之处。余运波表示,这个名字寓意着他们公司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精准定位与深耕细作。从0到1,产品经历了无数次的迭代升级,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最早的样品重达20多公斤,但通过技术升级和材料优化,他们成功地将产品瘦身至轻巧便携,目前在行业内已位居前列。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肯綮科技已拥有24项发明专利,实力不容小觑。

相较于上一代版本,新款的“Π”机器人突破了三大难点:一是实现了从笨重到轻巧的转变,个头虽小但能量巨大,仅安装1个马达,瞬间峰值功率可达400瓦;二是采用模块化安装设计,主机和穿戴部分可分离,组装和拆卸都十分便捷;三是运用了AI智能学习算法,可根据用户的行走习惯进行自动适配。公司工程师何远文透露,下一步他们计划将更多视觉、触觉技术和人体运动数据管理应用到产品开发上,真正实现“人机合一、随心所欲”的智能化体验。

余运波还透露,目前“Π”型机器人的高配版售价不到9000元,而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则高达上万美元。他表示,肯綮科技已与泰山景区达成了更大的合作意向,并与国内10家旅游景区签订了产品合作协议。未来,这款外骨骼机器人将在更多旅游景区发挥它的神奇魅力。

十年来,肯綮科技始终扎根深圳、扎根南山。余运波表示,深圳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和强劲的人才吸引力。作为精密制造行业的一员,他们深知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例如,机器人里的一个齿轮就涉及近百项指标,要求小而轻、刚而强。在深圳周边车程1小时内,他们就能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家,这为他们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深圳还拥有亲清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余运波表示,他们只是按程序正常申报研发经费补助,资金就迅速到账了。这种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他们深感欣慰和感激。

肯綮科技的创新成果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所在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被誉为“世外桃源、学术净地、创新高地”,集聚了深圳近半数高校、半数以上全职院士等科教资源和高端人才。这样的环境为肯綮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来源: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