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匠心,护航亚冬会——幕后英雄的“冷”热情怀
AI导读: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冰球馆举行,背后离不开制冷与浇冰团队的默默奉献。他们连续奋战一个月,为运动员提供满足标准的冰面,助力亚冬会成功举办。
新华社哈尔滨2月3日电 题:冰雪匠心,护航亚冬会——幕后英雄的“冷”热情怀
新华社记者 王君宝
2月3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于哈尔滨冰球馆拉开了帷幕,首场男子冰球比赛精彩上演。这场盛会的顺利举行,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哈尔滨冰球馆的制冷与浇冰团队。为了这一刻,王乐辉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连续奋战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在冰球比赛中,制冷与浇冰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哈尔滨冰球馆浇冰团队的负责人,王乐辉带领着他的15人团队,已经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即使在除夕之夜,也有人坚守岗位。
“冰球比赛对场地的温度和冰层的厚度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场比赛和训练结束后,我们都需要迅速开着浇冰车,对冰面进行平整和维护。”2日下午,浇冰师朱方春和同事趁着队伍训练的间隙,开着先进的浇冰车,将满是划痕的冰面在几分钟内恢复平整,确保运动员能够在最佳的场地上进行比赛。
王乐辉和朱方春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们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从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开始,他们就在哈尔滨冰球馆负责浇冰工作。见证了从手动调节浇冰车刀刃角度到如今的智能化自动设定出水量和刀刃角度的变迁,场馆设施的不断升级让他们深感自豪。
“我们的工作虽然是在幕后,但能为亚冬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王乐辉表示,他们每天需要提前几个小时到岗,比赛结束后还需要继续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除了浇冰团队,哈尔滨冰球馆的制冷团队也是幕后英雄之一。他们负责维护一套先进的制冷系统,确保冰面温度达到比赛要求。
“80后”的郭麒是制冷团队的负责人。他介绍道,这套制冷设备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相关参数进行精确控制,确保环境温度达到零上15摄氏度、冰面温度保持在零下5摄氏度至零下7摄氏度之间。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郭麒和他的同事们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巡视和值班。
制冷和浇冰团队的紧密配合,为运动员提供了满足标准的冰面。他们根据冰面厚度要求调整制冷温度,确保运动员能够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比赛。虽然这些工作都是观众看不到的,但运动员们能够深切感受到。
“在每一个场馆、场地,每一个岗位,都有人在为亚冬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们的工作是制冷和浇冰,但这片冰场寄托着我们的诚意和热情。我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助力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也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郭麒深情地说道。
(图片及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