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助力黑龙江冰雪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
AI导读:
亚冬会与火热的“冰雪季”碰撞,黑龙江冰雪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争相升级,冰雪装备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共同推动黑龙江冰雪产业蓬勃发展。雪地摩托车等冰雪装备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文创产品也备受游客喜爱。
当亚冬会与火热的“冰雪季”激情碰撞,冰雪经济的新业态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寒冷的冬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热度。
如今,传统产业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借势冰雪经济“加速跑”,在冰天雪地中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热动能”,在“重与轻”之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白色奇迹。
记者走进了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城市——黑龙江同江市,这里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区。在这片自然封冻的江面上,马达轰鸣,刚刚从流水线上下线的20台雪地摩托车正在这里进行试车。
赫哲族群众尤伟:大家都以为赫哲族不以渔猎为主了,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款雪地摩托车是我们厂自己研发的,性能非常棒。作为骑手,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
赫哲族群众付秀丽:我们生产的雪地摩托车不仅受到当地人的喜爱,连俄罗斯选手也喜欢来参加比赛,骑我们的雪地摩托车,感觉特别帅气。
近年来,骑手们深刻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春节前夕,在这个总面积19000平方米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在流水线上组装雪地摩托车的零部件,赶制订单。
这一排排威武整齐的雪地摩托车,将在亚冬会的雪上项目赛场上,担负起应急救援与指挥的重任。
雪地摩托车厂负责人付春生:去年我们接到了很多订单,2025年我们已经接到了4000多台雪地摩托车的订单,其中国外订单占3000多台,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东欧国家。
付春生是同江土生土长的赫哲族人,2022年他选择返乡创业。他说,祖辈靠毛皮滑雪板征服林海雪原,现在他们要用中国造的雪地摩托车征服世界冰原。
2024年,1700台雪地摩托车轰鸣着驶出付春生的工厂,每年近亿的营业额在冰原上留下了热腾腾的轨迹。他们还最新研发出了能在-55℃极寒环境下运行的雪地摩托车。借助同江的地缘优势,他们已在俄罗斯的三个州建立了组装工厂。
雪地摩托车厂工作人员张春雪:我们的产品从生产装车到对岸的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口岸,仅需20分钟的车程。
雪地摩托车是冰雪产业的“重装备”,而今,伴随亚冬会带来的旅游热潮,哈尔滨人又找到了冰雪产业的新方向,将冰雪玩出了新花样。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特别的礼物,那么精美的雪花胸针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胸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晶莹剔透的雪花,每一片都经过精心雕琢,仿佛将冰雪的纯净与美丽永远凝固。
这些雪花胸针成为了女性顾客的爆款,同时,40多家设计机构还带来了亚冬会吉祥物冰箱贴、冰壶摆件、中国风文创雪糕等多款冰雪元素的设计产品。
在寒冷的冬日里,人们讲究一口哈气一口冰,越冷越要吃冰。这根抚远地标东极宝塔的文创雪糕,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到舌尖上的冰雪风情。
位于中央大街的抚远礼物文创商品店主打地方特色,卡通礼物“鱼前熊后”寓意余钱雄厚,AR互动的冰箱贴备受热捧,赫哲族非遗鱼皮画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据负责人介绍,鱼皮画系列产品推出3个半月后,销售量就超过了预期。
文创礼品店经理滕铁鹏:黑龙江文化底蕴深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文创产品的创意灵感。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提升抚远的知名度。现在,飞机、公路、铁路都在吸引全国游客来抚远打卡体验。
从冰雪装备制造业到文化创意产业,黑龙江冰雪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已经从单一业态向综合性产业集群转变。黑龙江还制定了30条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冰雪白”成为冰城的活力之源。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何莉 曹德琳 黑龙江台 哈尔滨台)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