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市场在2025年开年之际实现反弹,恒生指数突破20000点。本文探讨了港股当前的投资价值、反弹背后的动力以及投资者的看法,分析了科技股在反弹中的引领作用及港股市场的低估值优势。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港股市场在2025年开年之际吸引了广泛关注。自1月14日至21日,恒生指数连涨多日,成功冲破20000点大关,重回上升通道。同期,恒生科技指数也实现了超过10%的显著涨幅。这一波涨势不仅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也引发了市场关于港股当前投资价值及反弹动力的深入探讨。

从2015年起便涉足港股市场的资深投资者王明,自去年下半年起将投资重心由美股转向港股。他解释道:“当前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港股,因此我选择了将重点放在港股操作上。”

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投资界人士均指出,港股的低估值是他们选择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港股当前的投资价值究竟何在?投资者如何看待这一轮的反弹行情?

反弹背后的动力

拥有近三十年投资经验的张金生,很早就开始投资港股。作为机构投资人,他认为港股当前整体估值偏低,行情来临时,“择时”至关重要。他强调,从历史角度看,港股呈现周期性调整,地缘政治因素和疫情等外部因素无法改变市场的基本规律。当市场价格远低于股票自身价值时,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

恒生指数的走势验证了这一点。开年以来,指数一度跌至19000点以下,但自1月14日起连续上涨,成功突破20000点。张金生分析称,短期内的V型反弹,即市场不确定因素基本明朗,利空出尽,行情得以延续。

港股反弹中,科技股表现尤为突出。恒生指数成分股如小鹏汽车-W(9868.HK)、京东集团-SW(9618.HK)、中芯国际(0981.HK)、美团-W(3690.HK)、舜宇光学科技(2382.HK)等涨幅居前,其中前三名涨幅均超过20%。

一位资深买方机构人士分析指出,港股反弹主要由科技股引领。科技股反弹的原因包括潜在制裁影响看似减小,负面冲击有限,以及国内国产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价格优势。此外,春节期间引起美股剧震的DeepSeek推理模型在全球排名前列,也显示了科技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相比之下,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远低于海外科技公司,因此在外因缓和的情况下,国产科技公司的估值容易上升。

该买方机构人士还指出,港股市场此前缺乏“催化剂”,但现在如美国选举换届等外部催化剂已经出现,行情有望延续,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股价仍有上涨空间。

在这一轮反弹之前,恒生指数曾连续下跌半个月,主要是科技股拖累大盘。然而,一位港股资深机构负责人表示,科技股的回调也带来了投资机会。他管理的私募基金从去年9月份起进行调仓,变现获利丰厚的股票,并在股价回调至理想价位时重新买入。

张金生也提到,他在去年9月至10月初港股暴涨期间进行了调仓,买入科技股的同时也不排斥传统行业。他认为,本轮反弹对传统稳健行业同样是利好,如一些收益稳定的股票,分红率高,即使股价不涨,也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尽管看好港股前景,但张金生认为指数回调是正常现象。他指出,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市场回调时。

此外,有港股资深分析师分析称,许多外资低配港股,一旦政策托底,就会有短线对冲基金急切入市,导致市场呈现急涨急跌的走势。

从美股转向港股

近年来,美国股市整体上涨,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均有较大涨幅。然而,港股资深投资者李刚表示,他更倾向于投资基本面扎实、有增长潜力、估值低廉且提供股东回报的股票。他自去年9月起逐渐将更多仓位从美股转移到港股和A股,主要加仓估值较低的头部科技股如腾讯。

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281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回购金额累计达到2657.5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09.41%。李刚认为,港股是估值洼地,政策刺激、预期改变或经济基本面改善都可能引发反弹。他此前主要关注美股,但去年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港股,认为美股估值较高,存在泡沫,需要回调。

同样地,自2015年起投资港股的王明也从去年下半年起将投资重心转向港股。他认为国际机构看好港股,美股估值高且存在泡沫,因此选择重点操作港股。他发现美股对港股的联动效应减弱,港股表现出更强的弹性和韧性。

界面新闻采访多位港股投资人了解到,当前科技股是投资者重点布局的方向,其发展潜质和低估值是重要参考指标。

估值修复与趋势反转

不同投资者有各自的投资逻辑,但在大势判断上常有共识。张金生强调价格和估值的重要性,认为当前是投资的好时机,尤其是科技股和医药、AI等领域。他坚持长线投资逻辑,认为在看好港股前景的前提下,应坚持长期持有。

另一位资深港股私募投资人表示,当前港股大概率是结构性行情,除了科技板块涨幅较大外,其他板块涨幅有限。汇率反弹和政策支持可能是助力因素。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认为港股估值低、分红及股东回报好,但流动性和风险溢价受到制约。他预计港股大盘在低位反弹后仍将以震荡结构性行情为主。

国泰君安分析师陈熙淼认为港股市场具备估值低位和优质资产配置逻辑突出的特征,反弹有望延续。王明指出港股当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甚至历史低位,看好港股的局部表现。他建议投资头部蓝筹科技股以确保交易量和稳定性。

资深港股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港股估值便宜且受到海外风险压制,在前期修复行情中涨幅落后于A股市场。但随着外部环境缓和和市场反弹,港股估值修复空间更大,反弹幅度也会更大。

从历史走势来看,恒生指数已经调整了7年。张金生预计未来三年内恒生指数将出现估值修复。他认为港股市场仍有机会挑选到优质标的,潜在增长空间较大,回报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港股的流动性也表现良好。

(张金生、李刚、王明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