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潮汕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正经历深刻的转型。许多潮汕制造商开始探索转型之路,有的关闭工厂转向厂房出租,有的尝试电商创业,还有的通过拥抱互联网焕发新生。本文探讨了潮汕“厂二代”面对传承与创新的选择,以及他们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

作者:刘婷

春节期间,潮汕地区热闹非凡,广济桥头与小公园旁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酒店预订火爆,旅游大巴络绎不绝,车牌号显示游客不仅来自邻近的福建、浙江,更有远自东北的游客慕名而来。然而,在这片喧嚣背后,潮汕还有另一番低调而重要的面貌——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享有“潮汕制造,货通天下”美誉的潮汕地区,塑料制品、五金配件、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遍地开花,数以万计的工厂日夜不息,将产品输送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然而,近年来,这些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正逐渐减弱,无数潮汕制造商开始探索转型之路。

许嘉,一位鞋配件工厂的老板,在经营了20多年后,于2023年底决定关闭工厂,转向厂房出租。在儿子小许的建议下,许嘉结束了制造业生涯,感慨道:“厂关了,生活却轻松了。”面对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行业趋势,许嘉的小工厂逐渐失去竞争力,转型成为必然。

老陈,另一位潮汕制造业的代表,经营塑料日用品厂20余年,见证了行业的兴衰。随着线上电商的兴起,传统渠道生存空间日益压缩,老陈的工厂也未能幸免。在艰难的决定下,老陈于2024年底关停了工厂,儿子小陈的接班之路就此中断。小陈尝试电商创业,却因缺乏专业运营团队,最终亏损惨重,放弃创业想法,转而考虑更稳妥的职业选择。

然而,并非所有潮汕“厂二代”都选择放弃或转型。李文,五金厂老板,决定拥抱互联网,利用电商赋能传统产业。2024年,李文看到周边人通过电商取得成功,决定尝试开店。从一款常用的五金配件开始,李文逐步学习电商运营知识,面对各种挑战,最终迎来线上生意的突破。如今,李文计划将重心放在线上,试水跨境电商平台,并扩展产品种类。

潮汕“厂二代”们面对传承与创新的选择,有人选择接班,有人选择转型,还有人选择不接班,探索新的职业道路。许嘉和小许父子之间的默契,体现了对“传承”的新理解——传承并非一定是接班,而是留下一部分家庭资产,让孩子去闯荡,创造新的价值。

随着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潮汕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工厂关闭,有的工厂转型,还有的工厂通过电商焕发新生。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潮汕制造业的现状,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的数据,超过60%的“厂二代”表示不愿意接班,这背后既有行业前景不明、经营压力大的现实考量,也有个人职业规划不符的主观选择。对于潮汕“厂二代”来说,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