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胖东来所有门店在正月初五恢复正常营业,顾客人数众多导致排队时间长,胖东来实施人流管控。节前单日销售额超过7300万元,显示出强劲的市场表现。

2月2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五,胖东来所有门店迎来了全面复工。由于顾客热情高涨,人数众多,胖东来商贸集团特此发布公告,倡导顾客错峰出行,以确保购物体验与安全。

公告明确指出:“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远超卖场接待能力,客流量巨大,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为保障顾客安全与消费体验,胖东来已实施人流管控措施。我们恳请广大顾客近期避免集中到访胖东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失落感。”

顾客凌晨6点即排队,3小时仍难以进店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月2日,记者实地探访新乡市大胖超市,发现整条街道已排满了慕名而来的“胖粉”。超市工作人员通过喇叭反复提醒:“进入超市需排队,预计排队时长超过4小时。”

为缓解排队压力,超市提供了代泊车服务,工作人员不停劝导消费者利用代服务,以便更快加入排队队伍。面对如此爆棚的人流量,顾客究竟需要提前多久排队才能顺利进店?工作人员透露:“今日(2日)早上7点,队伍已从街头延伸至街尾,建议您明日早上6点便前来排队。”

在新乡市大胖超市周边,部署了多辆警车,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各项应急措施已全面到位,全力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与舒适购物体验。

另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日早上8点半,胖东来天使城店门口人声鼎沸,顾客队伍已延伸至距离超市入口约800米的八一东路上。

一位拥有丰富“排队经验”的许昌本地人表示:“通常情况下,人们7点开始排队,但最多排至福顺街(距超市约250米),超市9点半开门后,大约一小时左右即可进店。今天是新年开业首日,保守估计需三四小时后才能进店。”

来自山西的梁女士表示:“此次河南之旅,我仅计划逛胖东来这一家超市,希望每个地级市都能拥有像胖东来这样的品牌商超。”

“我们今天7点半就来排队了,当时已感觉前面有‘一万人’。”来自湖北武汉的消费者叶建钢手持两大袋熟食“战利品”向记者表示,他与妻子大年初一从武汉前往洛阳旅游,为体验胖东来的网红商品,特地于昨日乘车来到许昌。

外地游客住宾馆等待开业

据证券时报报道,2日,记者抵达许昌胖东来天使城,现场已汇聚数千人,游客正按照工作人员指示有序排队。据现场排在前列的游客透露,他早晨5点前便前来排队,当时已排至两三百名,而最前面的游客据说两三点便已到达。记者现场询问排队者,大多为外地游客,涵盖山东、山西、重庆、天津等地。

工作人员表示,附近宾馆已住满外地游客,有人甚至已住宿数日。一位游客分享道,他住在火车站附近,得知天使城门店更为热闹,特地前来排队。他透露,附近酒店已住满外地人,本地人选择让位给外地游客。大多数游客结伴而来,其中来自山东的一群游客一行8人,驱车七个多小时赶来。

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他通宵上班,8点开始引导顾客排队。排队的主要目的是进入超市,商场购物则无需排队,基本可直接进入。商场面积广阔,品牌众多,而超市面积较小,容纳空间有限。此外,超市设有胖东来自营品牌,其他地方难以购买,而商场自营品牌较少。许多游客提前做足攻略,希望购买到心仪商品。

胖东来节前营收亮眼:1月25日单日销售额超7300万元

1月26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胖东来各门店1月25日的营收数据。

其中,时代广场店营业额高达2991.75万元,大胖店营业额为1927.25万元,天使城店营业额1841.07万元,小胖店营业额1836.15万元,生活广场店营业额1148.22万元,累计超过7300万元。

同时,评论区有网友询问自由之城项目的开工计划,鉴于2024年销售情况超出预期,询问是否可提前施工。于东来回复称:“建设时间需合理规划。”

1月8日,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2024年胖东来集团整体销售额接近170亿元,税收超过6亿元,利润达8亿多元,员工平均月收入超过9千元。

于东来表示,无论是零售企业、服务行业企业还是制造企业,只要合理尊重、对待、关心员工,并专注于产品质量功能的规划、研发和制造,这样的企业经营定能取得佳绩,充满活力。

早前,1月1日,于东来发布了2024年胖东来经营数据。数据显示,胖东来商贸集团2024年全年累计销售额为169.64亿元(许昌、新乡两地共13家门店),12月单月集团累计销售额为20.41亿元。

在具体业态销售情况中,超市销售额最高,其中许昌店全年超市销售额为59.45亿元,新乡店超市全年销售额为21.4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胖东来的线上商城销售额超过2亿元。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消费行业研究人士指出,胖东来在服务细节上表现尤为突出,如店员的主动关怀、迅速响应等,使顾客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增强了复购意愿。同时,胖东来所带来的人流量还吸引了周边消费者频繁光顾,对周边餐饮、娱乐等业态起到了显著的引流和带动作用。这种模式不仅为区域商业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当地消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综合自21财经客户端、中国经济网、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及公开信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