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开重点商圈座谈会,共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AI导读: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主持召开重点商圈座谈会,讨论春节期间促消费情况。会议提出推动商业转型升级、发挥上海优势、引领时尚潮流等策略,共同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同时,介绍了上海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和未来预期目标。
“上海商务”官微发布消息,为深入掌握春节期间上海市各大商圈的消费促进情况,1月31日下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朱民亲自主持了一场重点商圈座谈会,委员会副主任刘敏亦出席了会议。
座谈会上,月星集团、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新天地、徐家汇、中山公园、五角场及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企业及商圈的代表纷纷发言,他们详细汇报了春节期间的运营情况,并针对如何进一步吸引外来消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春节期间,上海市各大商圈紧扣黄金饰品、酒店+餐饮套餐、谷子经济等热门主题,策划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促销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外来消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朱民主任在会上强调,上海作为一座品牌价值卓越、要素流量丰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扩大消费供给、挖掘消费潜力、创造消费需求及提升消费意愿等方面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呼吁各商圈和商业企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携手共进,共同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持续推动商业转型升级,深入研究商业发展规律,挖掘节庆活动的商业价值,提升上海打造主题型消费生态的综合能力,促进节日消费,营造令人愉悦的消费环境;二是要充分发挥上海的优势,依托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和口岸优势,精心策划首发、首秀等活动,实施“一圈一策”,形成合力,将客流有效转化为商流;三是要始终站在创新的前沿,发挥各大商圈和商场的引领作用,主动引领时尚潮流,力争在上海孵化出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朱民还表示:“希望各大商圈和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本市商圈精品周、‘一节四季’全年促消费节庆等活动,共同做好上海各类主题促消费工作,为上海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在1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市政府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朱民曾介绍,上海市通过“政策+活动”的双轮驱动模式,成功激活了消费市场。政策方面,从年初开始,上海就实施了汽车、家电的以旧换新政策,并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进一步加力扩围,将补贴品类增至7大类106种。同时,还发放了“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吸引了超过1.5万家餐饮商户参与,集聚式、家庭化的外出就餐成为了申城的新风尚。活动方面,上海市举办了“一节四季”促消费活动,其中,“首发上海”、“上海之夏”等活动成为了上海消费市场的新品牌。在“首发上海”活动期间,发布了首发经济2.0政策,2024年新增各类首店1269家,高能级首店占比达到17%。而在“上海之夏”活动期间,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了68.2%,离境退税的平均客单价超过了3万元。
从宏观数据来看,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940.19亿元,同比下降3.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下降了2.9%。从类别来看,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了31.3%,家具类零售额增长了28.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了21.6%,粮油、食品类增长了10.0%,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则下降了1.5%。从零售业态来看,限额以上无店铺零售额增长了3.9%。此外,2024年上海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2%。
另据1月1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8万元,增长了4.1%左右。同时,上海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2%左右。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综合分析,2025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上海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