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年轻人消费新潮流:年货个性化,线上线下共庆
AI导读:
蛇年春节假期,年轻人消费呈现新潮流,年货清单融入更多个性化元素,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品类备受追捧。逛“非遗”庙会、品民俗成为热门体验项目,线上春节同样精彩,年轻人通过网络空间探寻新派年味。这些新潮流不仅体现了消费行为的转变,更意味着文化内涵与生活理念的变迁。
在2025年蛇年春节假期期间,传统的迎新贺岁活动与新兴的消费场景和热点交相辉映,为年轻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买趣味年货、逛“非遗”庙会、游赛博空间……这些活动不仅彰显了春节的传统韵味,更展现了年轻人的消费新潮流。
年货消费作为春节的重头戏,年轻人的选择更加个性化。魔芋爽、螺蛳粉、AD钙奶等网红零食成为了年货清单上的新宠,取代了传统的花生、瓜子、糖果和糕点。春联作为年货中的一项重要元素,也融入了更多的创意和趣味性,新式春联因其独特的设计而备受年轻人青睐。在北京工作的“00后”女孩何莎就选择了一副创意春联,为自己的小家增添了不少仪式感。
除了传统年货,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也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新热点。春节期间,各地华为授权体验店的手机等3C类电子产品销量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年轻人趁着假期购买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大学生李晓瑞就表示,打算利用春节期间的以旧换新补贴购买一块智能手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的冷凇研究员指出,春节对于年轻人而言,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展现自我、追求个性化体验和悦己文化的舞台。年轻人在消费时更加注重商品的“情价比”,即商品所带来的情绪价值,那些既个性化又充满年味的商品尤其受到他们的喜爱。
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各地年俗活动也吸引了年轻人的广泛关注。逛庙会、品民俗等成为了热门体验项目,其中“跟着‘非遗’过大年”的热度持续高涨。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年俗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年俗能够增强过年的仪式感。
在北京琉璃厂东、西街举行的厂甸庙会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参与。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逛厂甸”成为了老北京人独特的春节记忆。庙会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拍照留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1997年出生的徐媛媛就表示,自己对汉服文化很感兴趣,春节期间穿着汉服逛庙会更有仪式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丁瑛副教授认为,当代年轻人成长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对国货国潮有着较高的认同感。近年来兴起的汉服热和国潮风也体现了年轻人消费的新趋势。年轻人对于体验型消费的喜爱,无论是参与“非遗”项目还是穿着汉服旅拍,都体现了这一点。
线上春节同样精彩纷呈。不少年轻人通过网络空间探寻新派年味,从新年主题手机壁纸、拜年表情包到AI定制拜年视频和新年祝福语等,年轻人的“赛博年货”不断更新。这些商品展示了年轻人独特的消费观和社交态度,也带有浓厚的数字化色彩。
丁瑛副教授还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成长的年轻消费者热衷于追求虚拟空间的年味。游戏人物的新年主题皮肤、虚拟社区的新年主题和红包封面等都是他们的热门选择。年味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是新趋势和新特点,为蛇年新春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年轻人的春节消费新潮流不仅体现了消费行为的转变,更意味着文化内涵与生活理念的变迁。冷凇研究员认为,年轻人在购物时不再单纯追求物质定位,而是更加注重与自己情绪的共鸣。这种转变让年轻人在延续传统的同时,找到了更好表达自我的方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为春节期间年轻人购买年货的场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