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支付牌照被注销,成为今年以来第三张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截至目前,人民银行累计注销支付牌照数已达99张。文章分析了支付牌照注销加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未来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

 又一支付牌照遭央行注销,行业洗牌加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已注销许可机构”一栏更新信息显示,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汇明商务”)的支付牌照已被正式注销。这是2025年开年以来第三张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截至目前,人民银行累计注销支付牌照数量已达99张。

 汇明商务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1.02亿元,是上汽集团旗下的支付品牌“车享付”的运营主体。该品牌主要为上汽集团的O2O电子商务平台车享家提供支付服务,并曾推出带有充值支付和积分兑换功能的会员卡产品。然而,近日其支付牌照却遭遇了注销的命运。

 除汇明商务外,得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得仕股份”)和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简称“中汇电子支付”)也在今年先后被注销支付牌照。这三家支付公司近年来均因违规行为被罚款。

 资料显示,得仕股份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等。而中汇电子支付则成立于2009年,为融金汇中电子支付成员,主要产品为中小微商户、企业使用的线下收单机具。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7月,汇明商务因预付卡充值业务不规范被罚款33万元;2023年12月,得仕股份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清算管理规定被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242.62万元,罚款8630.5万元;2023年10月,中汇电子支付因未按规定办理特约商户资金结算等违规行为被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1328.11万元,罚款6762.55万元。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近日注销的支付牌照属于央行早已中止续牌的机构,其中两家机构均曾被央行开出大额罚单,最终被注销也符合业内预期。这显示出支付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下进行深度优化,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整体向更加健康、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注销的支付牌照数量明显加速。2022至2024年三年间,注销支付牌照总量达50张。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受到《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深入推进的影响。一方面,支付机构响应合规要求,主动兼并、注销支付牌照;另一方面,预付卡、收单机构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业务萎缩、盈利困难等问题,从而主动退出第三方支付市场。

 王蓬博表示,预付卡牌照的价值仍然没有恢复,移动互联网带动的O2O模式兴起和移动支付的崛起都让预付卡牌照失去价值。未来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虽然支付利率不断走低,但行业利润仍然很高,而且支付是商业数字化的入口和基础工具。

 据了解,《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于2024年正式落地实施,该条例提高了牌照申请门槛,加强了对支付机构的规范和监督。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加快支付牌照整合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支付机构降低支付清算成本、强化支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支付服务质量,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有利于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统一性和针对性,实现穿透式监管,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