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冬季的深入,冰雪活动已成为国人欢度新春的新风尚。冰雪美景、科技赋能与文化助力共同催生了热力十足的冬日经济。新春冰雪活动绚彩纷呈,冰雪旅游热潮席卷全国,科技“加料”助力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与冰雪经济交融发展,焕发新生机。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题:冰雪之约燃动冬日经济,新春冰雪活动绽放异彩

新华社记者 初杭、马锴、张瑜

随着冬季的深入,滑粉雪、观雾凇、泡温泉、赏冰雕等冰雪活动已成为国人欢度新春的新风尚,冰雪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点燃这个冬日。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冰雪美景、科技赋能与文化助力共同催生了“热力十足”的冬日经济,让这个冬天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新春冰雪活动绚彩纷呈,冰雪旅游热潮席卷全国

在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7岁的何玥奇兴奋地喊出“下雪了!我们要上山冲粉雪!”,她与家人远赴新疆乌鲁木齐县,共赴一场冰雪之约。据度假区品牌中心经理庄红介绍,春节期间,度假区日间客流量同比增长20%,夜场人数更是翻了两番,酒店几乎满房,广东、四川、重庆、陕西等地的雪友纷至沓来。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巨型冰雕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王国,来自津巴布韦的“00后”游客莎龙对此赞叹不已。自去年冬天以来,哈尔滨的魅力持续释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哈尔滨桔子假期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欣透露,今年1月以来,公司已接待了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入境旅行团。

此外,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如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人气持续高涨,而南方省份的冰雪旅游休闲消费也日益蓬勃。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西莲村的莲花山滑雪场,预计今年雪季能接待游客超7万人,综合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

春节期间,各地文旅部门纷纷结合地区特色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活动,如辽宁的养生温泉、内蒙古的冬日火山、新疆的天马踏雪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科技“加料”冰雪经济,体验升级助力产业发展

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的亚冬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多款含有石墨烯材料的发热产品受到游客欢迎,为消费者带来科技感十足的保暖体验。而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龙寻珠·全感VR》文旅项目,游客只需戴上VR眼镜,便可沉浸式体验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冰河宇宙”。

科技已成为延伸冰雪产业链的关键。在吉林省的多个滑雪场租赁区,一款由吉林化纤集团研发的碳纤维雪板备受雪友喜爱。该雪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低温、耐腐蚀等特点,市场潜力巨大。

此外,各地还依托科技力量持续升级冰雪基础设施,优化服务保障能力。如新疆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增设的新型服务设施和项目、长春市南溪里四季雪公园的智能巡检和供电保障、以及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交通服务完善等,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冰雪旅游体验。

冰雪经济与人文交融,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在查干湖冰面上,古老的冬捕传统仍在延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查干湖冬捕至今沿用人工凿冰、马拉绞盘、冰下走网等传统捕鱼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围观和体验。

吉林省松原市已连续举办23届查干湖冬捕节,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和开发旅游产品,为冰雪经济持续供能。同时,在松原市的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游客还可以欣赏精美鱼皮画、亲手制作鱼皮制品等,感受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阿勒泰地区,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的开放也成为众多雪友的新打卡点。馆内陈列的古老毛皮滑雪板、木制雪杖等展品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悠久的滑雪历史和深厚的冰雪文化。而“雪怪阿乐”系列文创产品的推出,更是将传统冰雪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提升了设计魅力。

此外,在辽宁省稻田冰雪运动会上,身着传统服饰的锡伯族射箭选手也成为外地游客的焦点。这场集乡村冰雪运动的民俗、年俗及锡伯族特色于一体的赛事活动,不仅拓宽了特色旅游的维度,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

冰雪经济与人文的交融发展,不仅为冰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传统文化在冰雪世界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