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年会聚焦中国经济增长,专家热议政策落实与结构性改革
AI导读: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在香港举行,与会嘉宾热议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探讨如何实现5%的年度增长目标,强调政策落实与沟通效果,以及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性。
11月22日至23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在香港盛大举行。与会嘉宾热议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指出中国过去2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高达30%,中国经济的中短期发展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关于中国如何实现5%的年度增长目标,与会者各抒己见。
下行风险与平衡之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长4.8%,接近5%的目标。他预计三季度前GDP可能略有放缓,存在下行风险,但政策刺激措施将助力平衡风险,实现预期增长。当前,中国正实施一系列增量政策,包括5年合计12万亿元的化债新政,以及扩大内需和助企帮扶的措施。
面对第二、三季度经济增速未达预期的情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张燕生表示,10月的先行指标和经济数据已显示出回暖迹象,这与第四季度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密切相关。彭博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舒畅预测中国经济增长4.9%,但有望达到5%或更高。她指出,尽管部分行业出现小幅增长,但整体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
政策落实与沟通
张燕生强调,面对短期内需提振不足、中期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政策落实至关重要。舒畅也认为,政策需进一步升级,确保有效实施。IFF学术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院长宋敏表示,金融手段和市场化手段在盘活地方政府资产方面进展缓慢,中央出手帮助地方化债是正确的选择。他推测未来将有更多专项债发行。
宋敏指出,地方政府应倾向于民生建设,这不仅是资金问题,还需建立相应体系。美银董事总经理乔虹强调,政策沟通效果同样重要,需确保政策意愿有效传递给公众。宋敏以社保为例,提出服务型政府需创新思维,让居民对民生保障等领域有更多感知。
解决结构性问题
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债务水平上升等多重挑战,中国经济则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和内需不足等问题。为应对挑战,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行业领导者需共同制定策略,寻找经济复苏、环境可持续目标和技术进步之间的新平衡。
舒畅指出,地方政府财务困境已持续一段时间,房地产调整影响经济增长,部分地方政府采取非常规手段增加收入,影响公众信心。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郝福满表示,政府需推动结构性改革,打造不一样的货币政策框架和财政政策空间。他认为,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感尚需加强,地方政府需解决债务问题,推进改革落地。
张燕生预测,2025年政府财政赤字率将上升,指出中国经济真正的问题是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资金短缺。他建议提升财政赤字率,支持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应对困难。扩大内需战略对中国具有战略和长远意义,有助于处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照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经授权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