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最新持仓揭秘:债基ETF受追捧,基金经理普遍采取防守策略
AI导读:
随着2024年度四季报披露完毕,FOF基金持仓情况曝光。债基和ETF基金成为FOF基金最为青睐的品种,多位FOF基金经理在报告中强调“防守”策略,降低了高弹性基金的持仓。本文详细解析了FOF基金的最新布局和持仓趋势。
随着2024年度四季报的全面披露,被誉为“基金专业买手”的FOF(Fund of Funds)持仓情况浮出水面,为市场提供了全新的投资风向标。
在所有基金类型中,债基以其稳健的表现赢得了FOF基金的青睐,成为FOF持仓中的佼佼者。与此同时,ETF基金也备受追捧,债券类ETF、黄金ETF以及美股ETF均迎来了显著的加仓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四季度末,多位FOF基金经理采取了“防守型”策略,纷纷降低了高弹性或已有一定涨幅的基金持仓。而被FOF基金持有最多的主动权益产品,则多呈现出红利特征,或是由具有广泛号召力的明星基金经理掌舵。
债基与ETF引领FOF持仓潮流
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FOF基金对纯债债券基金的持有规模高达223.12亿元,占比32.29%,位居各类基金之首。混债债券基金则以84.65亿元的持有规模紧随其后,占比12.25%。在2024年债券市场的强劲牛市中,债券FOF基金表现尤为亮眼,四季度整体涨幅达到1.28%,相比之下,股票FOF基金则表现不佳,跌幅为2.92%。
具体到单只基金,交银裕隆纯债债券成为FOF基金重仓规模最高的基金,达到7.3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兴全恒裕债券,被FOF基金总体重仓达6.06亿元,尽管较上季度有所减少。
在ETF基金方面,随着ETF市场的蓬勃发展,FOF基金也加大了对ETF的布局力度。据统计,多只FOF产品加仓了债券型ETF、黄金ETF以及美股ETF。Wind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被FOF持仓市值最多的前5只ETF基金分别是易方达沪深30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博时黄金ETF、华安黄金ETF和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持仓市值分别高达192亿元、169亿元、134亿元、131亿元和125亿元。
其中,华夏恒生ETF备受青睐,被19只FOF产品持有,持有份额高达6.25亿份。而华安黄金ETF则被56只FOF基金持有,成为中泰星汇平衡三个月持有的第一大重仓基金。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表示,四季度内加大了对资产配置的重视力度,积极寻找与A股相关性较低的类别资产,如黄金、港股红利资产、可转债等。
此外,南方标普500ETF、博时标普500ETF等美股ETF也被FOF基金持有超过1亿元。
华泰证券指出,重仓FOF数量增加较多的A股ETF主要分为两类:科技主题ETF和防御性较强的红利主题ETF,这体现了FOF基金经理采取的“红利+科技”杠铃策略。同时,基建工程ETF和中证2000ETF的FOF重仓规模也有显著增加。
主动权益基金同样备受关注
除了债基和ETF基金外,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也进入了FOF基金的视野。在重仓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四季度,易方达供给改革混合以4.39亿元的总体重仓规模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易方达科融和易方达科讯。这几只产品均得到了易方达基金旗下多只FOF基金的持有。
排名第四的是中泰星元价值优选基金,该基金多个季度以来重仓了中国建筑、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以及苏泊尔等红利概念股。凭借稳健的持仓和净值走势,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该基金被19只FOF基金持有。基金经理姜诚表示:“我们更青睐长期高胜率。”他同时展望后市,认为刺激政策的陆续出台让他对长期判断略微更乐观了一些。
此外,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备受FOF基金的关注。例如,唐晓斌、杨冬管理的广发多因子被FOF基金持有额超过2.5亿元;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兴全合润以及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均被持有超过1亿元。
FOF基金经理普遍强调“防守”策略
在FOF基金的四季报中,“防守”成为了关键词。多位FOF基金经理在报告中表示,鉴于股市的不确定性增加,他们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投资策略。
例如,国泰优选领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卖出了高弹性的科技类ETF、互联网ETF以及在2024年内收益率较高的房地产主题基金,同时大幅增加了与红利、高股息、资源有关的ETF基金产品以及对低风险债券ETF的新增持仓。基金经理表示:“我们判断股市存在调整风险,因此逐步开始对股市持谨慎态度。”
兴证全球安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基金经理林国怀在回顾四季度的资产配置时表示,组合继续维持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稍高于配置中枢,但在市场情绪高涨时减持了部分溢价率较高的场内品种和涨幅较大的权益型基金以实现再平衡。
鹏扬稳健优选FOF基金经理赵会龙则认为需要降低组合的弹性,并已经开始小幅降低权益类基金的仓位比例。他强调:“A股整体估值在大幅反弹中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修复,因此我们在权益类资产内部精选了投资策略明确、相关性低的基金进行分散配置。”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