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熊的生存空间博弈
AI导读:
日本文化中“熊元素”无处不在,但近年来野熊数量增长,人类与熊的生存空间博弈愈发激烈。文章探讨了日本各地为解决人熊冲突所采取的措施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将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解决的建议。
新华财经东京11月24日电 (记者欧阳迪娜)在日本文化中,“熊元素”无处不在,从日常用语到地名人名,再到民间故事和艺术形象,都展现了岛国与熊类漫长的共生历史。然而,近年来,随着野熊数量的增长,人类与熊的生存空间博弈愈发激烈。
栖息在日本境内的熊主要有北海道棕熊和亚洲黑熊两种。据日本环境省统计,自1978年至2018年,熊的栖息地面积增加了一倍,占据日本国土面积的六成以上。34个都道府县中均有熊的分布,且数量呈增长趋势,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甚至频繁出现在札幌市、仙台市等大城市周边。
从明治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将熊视为威胁,采取剿杀政策。然而,自90年代起,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影响,日本对熊的态度转向保护,熊的数量开始回升。但这也导致野熊频繁出没于农田和街市,引发人熊冲突。
为何熊会“越界”?许多专家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里山的衰退”。里山是指位于自然和城市之间,由村落、农田、水塘等构成的地区,原本作为人熊活动的分隔界限,但随着少子化、老龄化和乡村人口外流,农业和林业活动减少,里山逐渐消失,导致人熊活动范围重叠。
面对人熊冲突,日本各地都在寻求解决方案。长野县轻井泽町通过划分区域、聘请专业非营利组织管理熊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北海道则探索设置电气围栏,但费用高昂。兵库县则采取标记和适当消除的方法,以维持生态平衡。
然而,这些措施均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有专家指出,里山地区人迹愈发稀少,地方恐难以独立完成所有防治工作。因此,建议日本将这一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解决,在制度设计、人才培养、预算支持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今年4月,日本环境省将熊类指定为“特定管理鸟兽”,为各都道府县的应对措施提供支持,并推进法律修订,允许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猎枪。
人与熊的生存空间博弈仍在继续,如何找到共存之道,是日本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长野县轻井泽町实时显示熊出没情况的网站截图(上面标注了最近一段时间熊出没的地点、时间、熊种群名等信息)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