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大项目投资热潮涌动,多地计划投资超万亿
AI导读:
2025年,中国多地掀起重大项目投资热潮,广东、河南、四川、江苏等地计划投资超万亿,涵盖基础设施、未来产业等多个领域,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重大项目投资能够为一季度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一季度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全国各地正掀起一股拼经济的热潮,全力以赴冲刺一季度经济的“开门红”。
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发力扩大投资。据财联社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各大经济省份已陆续发布了2025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这些投资项目清单显示,新老基建投资正共同发力,涵盖基础设施、未来产业等多个领域。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指出,地方政府在推动一季度经济增长方面,基础设施投资能直接带动建筑、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产出。而未来产业投资则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高端人才和技术,推动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既能稳定当前的经济增长,又能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重大项目遍地开花,多地计划投资超万亿
2024年,中国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显著,为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全部投资高出3.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今年的重大项目将更多地围绕科技突破与数字经济来展开,建设一批智慧型的重大项目。
具体来看,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2025年安排的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达1万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49个,力争投产项目291个,新开工项目251个。这些项目涵盖了产业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民生保障工程等多个领域。
四川省也公布了2025年的省重点项目名单,共包括810个项目,预计完成投资7916.5亿元。河南省发改委发布的《2025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显示,河南省2025年的省重点项目共有1037个,总投资约3.1万亿元,力争年度完成投资1万亿元左右。这些项目涵盖了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民生社会事业改善等六大领域。
江苏省发改委印发的2025年省重大项目清单显示,今年拟安排省重大实施项目500个,同比增加50个,年度计划投资6526亿元,同比增加118亿元。山东省政府也公布了2025年的省重大项目名单,包括562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和38个省重大准备类项目。
支培元认为,重大项目投资具有示范和引领效应。它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增强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跟进投资,形成了投资热潮,为一季度经济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经济稳健开局。
交通基础设施成投资重头戏,多地加速推进
记者注意到,“轨道上的大湾区”在2025年继续成为热词。广东将安排大湾区铁路项目31个,综合交通枢纽项目2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1293亿元。在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方面,广东将新开工梅州平远至福建武平高速公路、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等8个项目,并力争建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推动广州新机场开工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同样是四川省的投资重头戏。2025年,四川基础设施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483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预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铁路项目预计完成投资超过700亿元。河南省也将着力提升干线公路网服务能力,完成投资590亿元,推进17个高速公路项目早日建成通车。
江苏省也将更大力度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00亿元,确保完成“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元的目标。水运是江苏的重要发力点,将建成苏南运河二级航道,实现2000吨级船舶京杭运河全线全天候畅行,并开工建设多个水运项目。
新材料领域成新亮点,多地重点发力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经济大省敲定的2025年重点项目中,另一个亮点是突出新质生产力发展,涉及到新材料、云计算中心、AI数据中心、低空经济产业园、航空航天等众多未来产业。其中,江苏和河南今年将重点发力新材料领域。
江苏的重大项目涵盖了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涉及众多知名企业。其中,新材料项目是江苏发力的重点方向,包括南京诚志高端光学新材料、无锡确成硅基新材料等多个项目。河南省则瞄准碳基新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推动新一代电子材料创新发展,支持多地打造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广东省也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大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将安排重大制造业项目495个,总投资1.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87亿元,推动多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支培元表示:“未来产业凭借其前瞻性和高附加值特性,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季度,既能通过传统产业稳增长,又能依靠未来产业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的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财联社)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