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峻,超重及肥胖人口比例惊人。减肥市场因此迎来新药热潮,GLP-1类减肥药物相继上市。然而,价格及创新疗法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未来,肥胖症治疗需推进精准诊疗,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减肥市场风起云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逢佳节胖三斤”似乎已成为不少人的常态。据统计,2023年中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全国超重及肥胖人口数高达6亿,肥胖人口规模跃居全球首位。这一庞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竞相布局减肥市场。

  在2024年,两款风靡海外的明星GLP-1类减肥药物——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相继在中国上市。与此同时,国产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同类产品,如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等,为减肥市场增添了更多选择。

  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肥胖密切相关,体重指数越大,患癌风险也越高。同济大学肥胖症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中心主任曲伸教授指出,肥胖是一种复杂疾病,需要尽早干预和治疗。

  肥胖机制复杂,减肥需科学施策

  曲伸教授强调,肥胖应被视为一种优先诊疗的疾病。然而,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7年就已将肥胖界定为疾病,但时至今日,人们对肥胖的认知依然普遍不足,仍将其视为外观问题而非慢性疾病。他建议,对于肥胖并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相关人群,应先控制体重,可以药物辅助生活方式的调整。

  减肥之所以困难重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肥胖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均有关联。因此,患者不仅要及早用药,更要坚持长期用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样是减肥的重要一环,但有时这也并非易事,需要药物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减肥更需医学指导。

  GLP-1类减重药物上市,价格成关注焦点

  2024年,国内减重市场迎来了两款重磅产品——诺和诺德的诺和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礼来的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这两款药物均为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

  然而,尽管这两款药物为减肥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价格却成为不少患者的负担。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使用都有严格的适应症,且未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因此,对于有减重需求的患者来说,遵医嘱用药并合理安排治疗费用显得尤为重要。

  减重药物研发火热,创新疗法仍需突破

  将肥胖视为一种疾病进行治疗,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临床肥胖症新概念的提出,未来对于临床肥胖症患者的治疗不仅需要实现减重和降低脂肪含量,还需要改善器官功能。这为减肥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GLP-1类药物的研发如火如荼,涉及单靶点、双靶点、三靶点、口服小分子、生物类似药等多种类型。然而,尽管市场上已有不少GLP-1类药物问世,但专门针对改善器官功能的单药制剂、复方制剂仍较为稀缺。

  曲伸教授认为,未来针对肥胖症应推进精准诊疗,从病因出发,掌握不同肥胖的发病机制,对不同的肥胖类型进行分类治疗。这同样对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深度及药物丰富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肥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减肥市场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更多创新药物的出现,以满足不同肥胖患者的需求。同时,患者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减肥,切勿盲目跟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