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发展策略备受关注
AI导读:
截至目前,全国共设立903处国家湿地公园,约90%免费向公众开放。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未来,我国将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2日,国家林草局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成功设立903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约90%免费向公众开放,湿地公园已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宝贵绿色空间。今日恰逢第29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湿地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我国已组织实施了超过3700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超过100万公顷,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此外,我国还建立了2200多处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方面不断完善,湿地保护法以及各省(区、市)湿地保护条例的出台实施,为湿地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我国还组织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初步构建了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此外,我国还持续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综合监测,定期发布相关白皮书,对全国泥炭沼泽湿地碳库进行了专项调查。
在红树林保护方面,我国实施了专项行动,近五年累计营造红树林8800多公顷、修复红树林8200公顷。截至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3.03万公顷,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0.83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同时,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我国还推进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实施,截至2024年底,全国互花米草除治面积达7.33万公顷,占总任务的89.4%,成功遏制了互花米草的扩散趋势。
今年是国家湿地公园创建20周年。20年来,全国共设立的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了240万公顷湿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超过500亿元。同时,这些湿地公园大多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了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然而,尽管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部分地区湿地破坏和过度利用现象依然存在,湿地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制定针对不同湿地类型的保护政策、加强区域协同与湿地资源整合优化等建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湿地风光。摄影/章轲
针对未来湿地保护的发展策略,三家机构建议谋划建设以不同湿地类型为主体的国家公园,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全国湿地分类分区保护。同时,实施国家尺度湿地碳增汇计划,保护和修复泥炭地等湿地生态系统,提升固碳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此外,还应完善湿地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创新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深度参与国际湿地保护事务。
国家林草局表示,将全面落实《湿地保护法》,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体系、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监管体系建设。同时,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互花米草防治两个专项行动计划,并积极探索“湿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经编辑整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