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春节前夕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以呵护跨节流动性的情况,以及节后逆回购大量到期对市场的影响。多家机构预测节后资金面或将季节性转松,但仍可能维持偏紧平衡状态。同时,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也将对资金面产生影响。

  在2025年春节前夕,为确保跨节流动性充足,中国人民银行显著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市场整体资金面呈现出紧平衡态势。面对节后逆回购的大量到期,市场普遍关注资金面的走向以及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后续操作策略。

  据统计,春节后首周将有超过2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其中,春节后首个交易日(2月5日)将有高达14135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尽管节后资金面可能会季节性转松,但仍可能维持在偏紧平衡的状态。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的分析师瞿瑞指出:“春节后(2月3日当周),随着现金回流、财政资金流出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暂时企稳,资金面有望转松,进而带动债市震荡回暖。此外,1月制造业PMI重回收缩区间,显示基本面偏弱,因此央行继续收紧资金面的可能性不大。然而,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存,可能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同时,春节假期期间的出行消费数据也将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则认为,节后资金面季节性转松的趋势较为明确,不会继续维持节前的高压状态。但央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态度依然以维稳为主,并未表现出转向更宽松的意图,因此资金价格转松的幅度可能有限,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

  该团队进一步分析指出,节后资金面的利好因素包括:一是将有1万亿-2万亿现金回流,作为中长期资金补充超储,替代资金成本更高的短期逆回购,使资金预期更加稳定;二是非银杠杆率已降至2024年以来最低,继续被动去杠杆加剧资金面波动的概率降低;三是政府债在节后初期未立即上量,对资金面的扰动较小。然而,利空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是节后逆回购到期量高达2.3万亿,相比往年春节后逆回购到期量均要高,尤其是春节后第一天到期量高达1.4万亿,可能引发资金波动;二是非银存款流失,使银行负债端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短期内可能难以缓解。

  市场普遍预计,春节后短端利率或将下行。东吴证券预测,节后资金面将回归中性,紧张局面有望缓解。同时,央行创设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临时正逆回购、买卖国债等,旨在增强对短端利率的掌控力。从目前的基本面情况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来看,我国仍处于降息周期中,收益率曲线不具备大幅上行的基础。

  华福证券则指出,春节后资金价格大概率较春节前便宜。从历史情况来看,春节后资金转松通常会带动短端利率下行和曲线走陡。在汇率压力未明显减轻、经济数据未明显偏离预期、政府债逐步供给的情况下,预计春节后长端利率将在1.6%-1.7%之间震荡,短端利率将随资金面压力的减轻进一步下行,收益率曲线将变陡。

  民生证券分析师谭逸鸣在研报中表示:“若春节后资金面转松未能如期而至,可能反映政策端对于防空转、稳汇率、提振信贷投放、长债收益率变化等诉求较强。叠加当前基本面整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货币加码宽松的力度和节奏或将相应调整。市场对此存在一定预期差,短期内资金面或仍有维持平稳偏紧格局的可能。但中长期来看,围绕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货币适度宽松仍是主旋律。”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