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名字中的“广阔平原”与现实地形的差异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太原地名与实际地形之间的差异,介绍了太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历史变迁,同时提及了太原与晋中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极大为太,广平曰原。”太原,字如其名,寓意着广阔的平原。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地形图时,或许会感到一丝困惑:太原与其名字所蕴含的意义,似乎相去甚远——
上图为太原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于山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太原“蜗居”于晋中盆地北部的狭长谷地之中,国土面积仅6909平方公里,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靠后,位居倒数第三。
太原不仅面积小,而且地形复杂,“三山怀抱、一水中分”,北部以系舟山、云中山为天然屏障,东靠太行山,西依吕梁山,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3/4以上,这样的地形条件与“广阔平原”之名相去甚远。
事实上,“太原”之名,最初只是对汾河中游地区的泛称。山西以“表里山河”著称,内部山川阻隔、河流纵横,先民们翻山越岭来到这块平坦且广阔的地区时,称之为“太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图来源于星球研究所。
太原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还有晋阳、并州、龙城等别称。这里曾是帝王将相崛起之地,也经历过王朝争战的洗礼,化为焦土。历经城址变迁与重建,太原逐渐形成了“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战略地位。
上图为太原城址演变图,图片来源于《龙城记》。
春节期间,如果你来到太原,定能从这座城市的建筑、街巷中,捕捉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时至今日,地狭人少已成为太原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关于“三分晋中、扩容太原”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在行政区划调整更加审慎的背景下,太原“变大”的梦想,更多需要依靠与隔壁晋中的一体化发展来实现。
上图来源于《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经编辑整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