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医保局发布17批立项指南,涉及271个主项目、250个加收项、88个扩展项,旨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推动新技术应用,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题:17批立项指南引领医疗服务价格新变革——深度解析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最新动态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作为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的计价基础,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看病就医成本,包括“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检查检验费”等。近日,国家医保局已正式发布了17批立项指南,涵盖了271个主项目、250个加收项及88个扩展项,标志着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正迎来一次全面革新。

  此次发布的立项指南将如何重塑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格局?国家医保局于23日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变革亮点一:规范收费,合并同类项

  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地区间差异大、项目设置不统一的问题。为此,国家医保局通过立项指南,对相同服务产出的价格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旨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价格统一与规范。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价格项目,还提升了价格项目的颗粒度,使得收费更加透明合理。

  在合并项目的同时,价格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例如,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等项目价格将适度上调,以体现技术劳务价值;而CT等放射检查服务价格则将根据大型检查设备真实采购价格的下降趋势进行合理下调。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编制发布了包括器官移植、口腔种植、产科、护理等在内的17类立项指南,另有妇科、麻醉、综合治疗类立项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见,眼科、呼吸系统、口腔类立项指南正在征求意见中。

  变革亮点二:项目上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国家医保局在立项指南编制过程中,聚焦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推出了一批新的价格项目,以支持新技术、新项目进入临床应用。例如,为满足老年人和儿童的就医需求,新设了“上门服务”“床旁超声”“免陪照护服务”“安宁疗护”以及“早产儿护理”“新生儿护理”等价格项目。

  同时,新设了“航空医疗转运”价格项目,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跨地区紧急医疗服务;以及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等高端医疗装备项目,为患者带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

  这些新项目的设立,不仅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变革亮点三:兼容新技术,内容更丰富

  随着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医保局在立项指南编制中特别关注了对增量技术的兼容。例如,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了“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以支持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进入临床应用。

  同时,对于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等应纳入服务范围但医疗机构未能做到的,国家医保局采取了减收政策,以督促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国家医保局表示,编制立项指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医院收费更清楚,让患者付费更明白”。力争到2024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的顶层设计,并指导各省份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工作。未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至3年,修订完善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