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新动向:创新药企盈利大年与CXO、互联网医疗的机遇与挑战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国内医药产业在2025年的发展动向,重点关注创新药企的盈利大年、CXO行业的分化加剧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潜力。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医疗器械行业和疫苗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在国内医药产业持续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业界对2025年的发展路径尤为关注。2024年,创新药企的频繁对外授权、医药外包(CXO)行业在《生物安全法》推进过程中的策略调整,以及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持续创新,成为行业三大亮点。
今年1月,瑞银证券中国医药行业研究主管陈晨在第二十五届大中华研讨会(GCC)上分享见解,她最为看好的两大领域为BioTech和互联网医疗,但指出器械和疫苗领域或将继续面临压力。同时,CRO(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动态亦值得密切关注。
创新药企迎来转机?
创新药企的生存状况被视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从近期公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来看,多家创新药企成功扭亏为盈,如百利天恒、和誉医药、神州细胞等。百利天恒凭借其核心产品BL-B01D1的高额海外授权首付款(8亿美元),预计2024年营收将大幅增加至58亿元,归母净利润可达36亿元。和誉医药也因匹米替尼的商业授权获得显著收益,预期盈利不低于1000万元。此外,复宏汉霖、康方生物、和铂医药等企业在2023年也已实现盈利。
对外授权已成为创新药企的重要生存策略。据统计,2024年国内企业对外授权数量达到138起,同比增长24%,累计金额达5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首付款金额同比增长54%,达到50亿美元。基于这一趋势,陈晨预测2025年将有更多创新药企实现盈利。
然而,国内创新药行业正经历分化,部分企业现金流状况堪忧。据瑞银证券测算,若不继续融资,创新药企手上的现金平均仅能支持其生存2.7年。部分“18A”企业的现金储备甚至低于5亿元,面临严峻挑战。
创新药入院问题亦凸显,据艾昆玮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近七年样本国谈药品进院平均数为781家,远低于全国三级医院总数,表明创新药入院情况并不理想。
尽管面临挑战,一些头部公司已表态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的首席执行官分别在摩根大通年度医疗健康大会上提出,公司预计在2025年实现全年经营利润为正。
CRO行业分化加剧
2024年,除了对外授权数量的增长,《生物安全法》的推进落空也成为关注焦点。虽然该事件对CXO行业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但随着地缘政治因素的减弱,预计2025年内对CXO公司业绩的影响将显著降低。
陈晨指出,她所覆盖的CRO公司2024年新签订单、在手订单数据乐观,2025年内发展预期较好。降息政策亦有利于CRO积累更多新订单。然而,价格战仍是CRO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国内新药申报数据的稳定可能导致订单价格大幅下滑。
尽管面临挑战,但好消息是2024年全球投融资较2023年上升40%,有助于CRO公司积累订单。同时,国内刺激政策在2024年9月后陆续出台,带动了中国CRO行业第四季度环比增加93%。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康德开始频繁出售资产以加速全球产能建设,计划2025年在D端和M端的资本支出翻倍。这一举动体现了CXO行业公司在疾速变化环境中寻求新增长点的趋势。
互联网医疗展现潜力
互联网医疗被视为2025年有希望的板块。2024年,头部互联网医疗企业保持了盈利增长。京东健康上半年创收283亿元,净利润达26.4亿元,同比增长8.5%。阿里健康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营收为142.7亿元,净利润达7.69亿元,同比增长72.8%。美团买药的市场占有率亦在不断提升。
瑞银认为,尽管2024年互联网医疗板块表观增速有所下滑,但由于国内线上医疗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潜力较好。同时,头部企业的药品商品交易总额(GMV)增加,利润率提升。
此外,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公司还在挖掘新业务,如方舟健客的批发业务、健康之路的RWS支持服务等均实现显著增长。
对于医疗器械行业,2024年受反腐、集采、DRG/DIP政策等影响发展承压,但基于低基数,2025年的恢复可期。疫苗产业则因生育率下降、消费降级等因素仍处去库存周期。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内容有删减以符合发布要求)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