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医保局密集发布1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涵盖多个领域,旨在规范和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推动医疗服务行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近期,国家医保局密集发布了1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涵盖了精神治疗类、康复类、综合诊查类、放射检查类、护理类等多个领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即大家熟知的“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等,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的计价单元。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属地管理政策,不同地区的医疗服务种类和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新发布的立项指南,不仅规范了各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还带来了诸多优化和亮点。它们聚焦于“老、小、病、新”四个关键词,新增了一系列价格项目,如“免陪照护”“安宁疗护”“航空医疗救护”等,旨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其中,“免陪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项目,旨在更好地照顾老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早产儿护理”“新生儿护理”等项目,则针对小朋友,鼓励医疗机构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航空医疗转运”等项目,则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了跨地区紧急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

此外,新指南还首次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列入价格构成,为新技术留下了收费接口。同时,对于应当纳入服务范围但医疗机构未做到的项目,如CT、核磁等影像检查,指南也明确了减收政策,以减少重复检查和过度检查的问题。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蒋炳镇介绍,立项指南的编制旨在实现信息透明化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医疗价格项目能够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同时,这也标志着规范统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入了快车道。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加快立项指南编制进度,力争今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并指导各省在明年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长远来看,立项指南的落地实施,将不仅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还将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新的运行机制,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推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文章来源: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