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概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在2025年地方两会上提出的经济增速目标,并分析了各地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经济大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国各地紧锣密鼓规划新年蓝图。元旦后至春节前,全国31个省区市相继召开地方两会,明确了本年度的发展预期目标,其中经济增速目标尤为引人注目。

  在当今时代,我们既追求GDP的增长,又不唯GDP论英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年底强调了五个“必须统筹”,其中“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成为关键指引。通过审视各地两会,我们得以洞察各地如何结合本地实际,精准落实这五大统筹要求。

  31个省区市的GDP增长目标虽各具特色,但数值区间相对集中——西藏目标为增长7%以上,力争8%;海南设定在6%以上;内蒙古、湖北、重庆、新疆则约为6%;安徽、四川目标为5.5%以上;吉林、浙江、湖南、河南、贵州、甘肃、宁夏同样瞄准5.5%左右;福建设定在5.0%至5.5%之间;河北、辽宁、江苏、山东目标为5%以上;天津、北京、黑龙江、上海、广东、广西、江西、云南、山西、陕西则预计增长5%左右;青海目标为4.5%左右。

  如何解读这些数据?

  首先,从总体上看,30个省区市的增长目标均不低于去年全国GDP增速5%。其次,经济大省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表现尤为关键。前六位经济大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5%,前十位则占比约六成。今年,一省目标位于“6”区间,九省位于“5”区间,显示出经济大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增速的两端。西藏、海南目标较高,西藏去年增速6.3%,领跑全国,但其经济总量较小;海南经济总量虽高于西藏、青海、宁夏,但仍需奋力提升。青海虽目标为4.5%,但相较于去年实际增速2.7%,已显露出奋力追赶的态势。

  在观察各地增速时,我们不仅要关注速度高低,更要结合总量和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不同规模的经济体,在相同增速下所代表的增长量截然不同。因此,只有将速度、总量和结构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把握经济发展态势。

  此外,我们还应结合去年各地的实际情况,将今年与去年进行对比分析。2024年,超过2/3的省份经济增速超过了全国的5%水平。广东、浙江、河南、湖北、上海、安徽等省市更是站上了新的经济总量台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中小省份中,即便是站上一个新的千亿元台阶,也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等省份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增长点,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连续跨越。同时,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也在加速迈向新的万亿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GDP增速不仅关乎经济总量增长,还牵动着其他重要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已普遍纳入各省区市的发展预期中。部分省份甚至进一步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速”的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质量”与“总量”必须并重。各地在设定GDP增长目标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广东提出向改革、产业、创新要活力、实力和动力;安徽则针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分别提出推动“老树发新芽”“树林变森林”“小树变大树”的战略举措。

  从岁末年初到由冬至春,中国经济的新一年布局谋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总体部署,年初的各地两会结合本地实际予以贯彻落实,3月份的人大会议将进一步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作出具体安排。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