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2024年)》显示,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高于长三角、京津冀和全国平均水平,治理水平持续领先。报告还提出了六条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新华财经天津11月24日电(记者王宁)近日,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了《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2024年)》,该报告显示,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5.23,超越了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彰显了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领先地位。

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公司治理则是上市公司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坚固基石。这一报告的发布,不仅是对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全面审视,更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次深度剖析。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指出,这份报告是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自2003年研制并持续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在区域治理评价层面的又一次拓展应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次报告的评价样本覆盖了794家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结果显示,大湾区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持续领先,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高达65.23,不仅高于长三角(65.14)、京津冀(64.90)和全国平均(64.87),还显示出深圳市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65.27,高于上海市(65.08)和北京市(64.95)。与上年相比,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有所提升,虽然提升幅度低于长三角和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显示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从公司治理评级结果来看,大湾区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良好,A级和BBB级公司占比较大。

报告还针对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六条重要结论,包括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但领先幅度缩小、股东治理和董事会治理水平较高但监事会治理较弱、民营控股公司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等。这些结论不仅揭示了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也为未来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

针对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发展状况,报告提出了六条对策建议,包括推出大湾区公司治理准则、增加商业化代表人诉讼实践、完善治理体系中的内部监督职能、完善金融业的监事会治理与信息披露、开展公司治理质量提升行动以及适应数字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规范数字人工智能治理等。这些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