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旨在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区域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并推动高质量发展。规划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功能区域布局,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基础设施配置。
【大河财立方消息】2025年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由自然资源部组织起草。
此规划旨在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京津冀地区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批复强调,要牢牢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任务,优化首都功能区域布局。北京市将围绕“四个中心”定位,结合控增量与疏存量,推进城市功能重组,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服务保障能力。天津市将强化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加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河北雄安新区则致力于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载地。河北省将发挥环京地区及特色资源优势,强化支撑功能,以石家庄市为引领,加强与京津冀其他地区的协同联动。
规划还提出,京津冀三省市需加强对重点交界地区的空间统筹和联合管控,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升区域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同时,构建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完善交通、物流、水利等基础设施,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要求,到2035年,京津冀地区需确保耕地保有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等关键指标达标,城镇开发边界合理扩展,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京津冀地区协同,增强整体竞争力。
此外,规划还强调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巩固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地位,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韧性,保护区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打造高品质休闲游憩空间,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为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国务院强调,各地必须严格执行规划,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同时,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将规划目标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部及有关部门将密切协调配合,加强指导、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此次批复标志着《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将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