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1月,我国地方债市场实际发行规模远超计划,主要受“置换债”发行和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影响。多地发行规模显著,未来几月地方债发行规模或继续超计划,财政政策前置预期增强。

2025年1月,我国地方债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各地已累计发行地方债约5575.65亿元。这一实际发行规模不仅远超月初预设的3873.28亿元计划发行规模,更是达到了近年同期最大值,超计划发行规模高达1700多亿元。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置换债”的大规模发行以及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的深入推进。

据企业预警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月底,新增债券发行量为3053.17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占据主导地位,达到2048.02亿元,新增一般债则为1005.15亿元。再融资债券方面,发行量为2522.48亿元,包括再融资专项债2349.15亿元和再融资一般债173.33亿元。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与湖北省在地方债发行上表现抢眼,发行规模均已超过千亿大关,分别达到1181.03亿元和1012.3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四川省(629.40亿)、北京市(622.70亿)和天津市(404.70亿)。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将持续获得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1月实际发行的地方债较计划变动较大,其中广东、河南等地尤为显著。这一变化反映出地方债市场在政策引导下,正逐步优化发行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月地方债实际发行规模较计划发行变化较大的省市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财联社整理)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地方政府需在月末、季末披露下一月或下一季的地方债发行计划。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省份都会披露计划,且披露计划的省份也可能动态调整,因此根据发行计划来推测地方债发行量会产生一定误差。平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璐指出,2025年1月地方债计划发行与实际发行之间的差距为近年同期最大,这主要归因于无计划省份发行规模的增加。

为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提高专项债发行与使用效率,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12月25日印发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该意见选定了包括广东省(含深圳市)、山东省(含青岛市)在内的11个地区作为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招商证券固收首席张伟认为,这一政策将显著提升专项债发行节奏。

展望未来,从已披露的地方债发行计划来看,2025年2月各地拟发行地方债10563.22亿元,3月计划发行5859.25亿元,一季度地方债计划发行规模合计超过2万亿元。分析人士预计,受财政政策前置、置换债发行以及自审自发试点等因素影响,2月、3月地方债的实际发行规模也可能超出计划。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王宇辰进一步指出,虽然春节前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但2月以后有望边际提速。预计2025年地方债发行高峰将出现在第二、三季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