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积极响应
AI导读:
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多家公募基金表示将积极响应,通过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优化投资生态,提升抗风险能力,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梁银妍)近日,中央金融办携手中国证监会等六大权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重磅文件的出台,引起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响应。
多家公募基金机构纷纷表示,加快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对于优化投资生态、提升中长期投资回报率、增强市场韧性及抗风险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营造更为稳健、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长期资金入市:降低波动,提升韧性
公募基金行业普遍认为,随着中长期机构资金入市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在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这将有效降低市场波动率,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成基金深入分析指出,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规模和比例,是提升资本市场抗风险能力的关键举措。对于商业保险入市资金,尽管目前关于“新增保费”的理解尚存差异,但按新单保费口径测算,五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将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同时,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已达约5.87万亿元,若按10%的增长率预测,公募整体新增资金将高达约5800亿元。
兴证全球基金也强调,中长期资金加大对权益市场的配置,不仅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改善资金供给结构,还能提升中长期资金自身的投资回报水平,通过良性互动深化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明确目标:做好“稳定器”与“压舱石”
《方案》为公募基金后续入市情况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包括提升实际投资比例,以及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等。这一目标的设定,为公募基金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多家公募基金机构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价值发现作用,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功能。它们将紧抓市场和投资者需求,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引导资金流入国家战略产业,服务国家科技自强战略,为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这些机构也将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产品和业务基础,做好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国泰基金表示,公募基金将继续以国家发展战略为纲,发挥金融机构资源配置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这包括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ETF产品开发效率;提高权益类基金占比,传递长期看多权益市场的信心和定力;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管理全面、独立、有效。
南方基金同样表示,公司将坚守合规底线,尽责开展投资管理,持续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这包括落实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加大权益类产品布局,降低中长期资金投资成本;以及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等。
(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注:原文中的图片链接已保留,未在此处展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