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医保局设立“AI辅助”扩展项,旨在支持AI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同时防止增加患者负担。此举为AI辅助技术的临床落地铺平道路,并回应了社会各界期待。

11月23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了已正式发布的1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构成。

其中,针对AI辅助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日益成熟,医保局特别设立了“AI辅助”扩展项,涵盖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及康复类项目。这意味着,在保持价格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医院既可以选择传统的医务人员诊疗方式,也可以选择引入AI辅助诊疗,但当前阶段不会因此增加患者负担,不会重复收费。

此举措不仅响应了社会各界对AI医疗应用的广泛期待,更为AI技术的临床落地扫清了障碍,为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前的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官网便率先发布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明确指出AI辅助诊断作为主检查项目的扩展项,其价格执行将遵循主项目标准,不再额外加价。

医保局发布的《放射检查类立项指南出台,CT、磁共振、X光收费将执行新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AI辅助诊断技术的价格执行标准。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负责人蒋炳镇指出,通过调研发现,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医生的诊断效率,但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诊断。因此,在已经收取相关诊疗费用的基础上,不宜再就AI辅助技术单独向患者收费。

AI辅助诊断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诊断准确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减少人为误差;二是加快诊断速度,实现快速识别病变区域;三是实现个性化治疗,为患者提供精准画像和定制化治疗方案。

目前,AI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案例已屡见不鲜。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谷歌、阿里健康、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均在AI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谷歌的DeepMind团队开发的AI系统诊断眼科疾病准确率高达94%;阿里健康的肺结节筛查系统可在秒级内完成CT图像分析;腾讯的Miying平台支持多模态影像智能分析;百度灵医大模型已在200多家医疗机构中应用,显著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远不止于辅助诊断。在新药发现、健康管理、手术辅助、治疗规划及患者服务等方面,AI均展现出巨大潜力。如华为的心电监测手环、平安好医生的健康管理平台、IBM的Watson for Oncology个性化治疗方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均已成为医疗领域的得力助手。

然而,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技术标准、伦理监管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确保AI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将是未来医疗AI化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