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羽绒制品市场泛滥:直播间造假、生产厂商以次充好
AI导读:
本文揭露了假羽绒制品在线上线下市场泛滥的现象,部分直播间和羽绒被生产厂商以次充好,使用“丝”替代“绒”进行填充,损害消费者利益,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
寒冬时节,羽绒制品如羽绒服、羽绒被等热销市场,但“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泛滥成灾,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一些直播间大肆宣传羽绒被物美价廉、保暖效果极佳,并展示各种检测报告,然而实际发货的羽绒被与直播展示的样品大相径庭。
记者深入江苏南通调查,发现直播间工作人员用“丝”替代“绒”进行填充,并透露这是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被子仅有一格填充羽绒,其余部分皆为“丝”,且检测报告和羽绒充气标也是成批采购的假货。
在南通市的羽绒被生产厂商中,用“飞丝”冒充“羽绒”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所谓“飞丝”,是羽绒加工过程中脱落的单根短丝,形态与羽绒相似,难以分辨。充“90绒”的羽绒被成本高达800元,而充“高丝”的仅需400元。
这些伪劣羽绒制品无法过检,但商家为了利益违规售卖,甚至流向酒店、民宿等场所。记者还发现,在江西九江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儿童羽绒服价格极低,质量堪忧,使用“飞丝”“吊包绒”“手感绒”等不达标填充物。
商家使用假检测报告、吊牌、水洗标等,辅料店还主动提供极具欺骗性的建议,让伪劣羽绒服以假乱真。一些商家甚至生产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羽绒服,将合格羽绒服的检测报告用在不合格产品上,通过“分仓”发货躲避监管。
在河北羽兴羽绒公司和流行羽羽绒公司,记者发现假羽绒服填充物“飞丝”种类繁多,价格差异大,且企业明知客户采买“飞丝”的目的却假装不知。江西越之翎羽绒有限公司更是采用棉、丝和绒混合填充,成本极低,但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和产品质量。
从原料生产端到销售端,假冒伪劣羽绒制品公然销售,提醒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实现产业全链条监管,打击整治这类商家。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