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4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显示超七成企业认为税费负担适度或减轻,但九成企业认为制度性交易成本负担与上年一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是中小企业减负重点,需加强规范监督检查和柔性执法。

日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发布了《2024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该报告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超过8500家大中小微型企业的深入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当前的税费负担总体适度或有所减轻,而九成企业则反映行政审批及监督检查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的负担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已连续12年致力于减轻企业负担的相关工作,包括年度企业负担调查、减负报告的发布以及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汇编的编写等,尤其对中小微企业的减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然而,“与上年基本一致”这一结果并不足以令人乐观。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一直是近年来减负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地踏步实际上意味着倒退。

为何企业在税费负担方面普遍感受到适度或减轻?关键在于税费负担项目的透明度、目标的明确性以及途径的清晰性,这些都为考核提供了便利。相比之下,监督检查等领域则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过度频繁的监督检查已成为中小微企业负担过重的一个普遍问题。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征求意见阶段,众多反馈中涉企检查的意见尤为突出,中小微企业对此感受尤为深刻。

当前,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逐渐浮现。财政压力下,部分地区的监督检查所产生的罚款已成为一种创收手段,甚至导致个别地方出现商户为避免检查而临时关门的现象。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经营主体总量已达1.88亿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据绝大多数。若这一群体的负担不能持续减轻,经济活力将难以激发。因此,减轻这一群体的负担仍需将降低监督检查等制度性交易成本置于重要位置。

为此,需进一步规范流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监督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已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需持续努力解决。此前已采取多项措施,但仍需加强。

今年10月中旬,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加强行政检查管理,严格检查程序,指导各级执法机关实施分级分类检查,从制度上确保对企业检查的规范性。

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电视电话会议也强调,各成员单位将进一步督促相关部门和地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并将其作为明年减轻企业负担督查和发展环境评估的重要内容。

此外,加强柔性执法、避免以罚款为目的也是重要一环。虽然必要的监督检查不可或缺,但应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等方式。

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还指出,将全面加强罚款监督,依法规范罚款的设定与实施,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的行为,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统一的行政处罚和行政检查裁量权基准体系。

政策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地方的充分落实。地方上必须明确监督检查的目的并非为了创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自我约束和规范,确保各项惩戒措施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金融支持等,这些都是雪中送炭之举。而过度的检查监督及由此产生的罚款则是竭泽而渔。九成企业认为在行政审批及监督检查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的负担未减,这再次提醒我们,降低这些成本仍是中小企业减负的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