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海通国际发布研报,回顾历史上三轮消费刺激政策,并对2025年可能出台的促消费政策进行前瞻性分析,指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同时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及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消费刺激政策已成为近期政策导向与资本市场的热议焦点。海通国际于2025年1月24日深度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细致回顾了历史上的三轮消费刺激政策,并对2025年可能出台的政策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海通国际的核心观点概览:

①回顾历史:98-02年间,通过促进居民增收减支与地产市场化来推动消费,但科网热潮下消费股表现稍显黯淡。

②08-11年:政府补贴家电、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助力消费复苏,相关产业基本面与股价均呈现上升趋势。

③20-21年:发放消费券以支持餐饮零售业的恢复,消费升级趋势下,白酒、家电龙头及新能源车板块表现抢眼。

④2025年:提振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两新”政策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稳定资产价格与增加居民收入成为促进消费的关键。

1998-2002年:居民增收、减税与地产市场化双管齐下。

面对1998-2000年的通缩困境,我国财政政策转向积极,通过大规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提高广义赤字率,以及实施收入和税收政策来刺激出口、消费和投资。促消费政策聚焦于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刚性支出,同时地产市场化也拉动了相关消费。然而,当时科网股与周期板块表现更为突出,消费板块表现相对滞后。

2009-2012年:家电汽车下乡与以旧换新政策双轮驱动。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逆周期政策一方面通过四万亿投资稳增长,另一方面通过补贴政策拉动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与家电、汽车下乡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农村消费需求显著增长。同时,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也促进了消费升级和资源循环利用。这一时期,汽车、家电消费快速增长,整体消费得到恢复,相关产业基本面与股价均大幅上升。

2018-2021年:政策支持信息与大宗消费,消费券助力餐饮零售回暖。

近年来,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特别是在20-21年疫情期间,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促进了餐饮零售业的恢复。股市上,食品饮料、家电龙头及新能源车板块表现优异,消费升级与产业趋势演进相互映衬。

展望2025:期待更多促消费政策出台。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居民消费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5年,提振消费位列经济工作之首,“两新”政策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政策或将加大力度稳定楼市,有助于修复居民消费信心。若财政政策推动地产加速收储,地产基本面及房价止跌回稳,居民消费信心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此外,促进居民增收减支也将成为消费政策的重点方向。

海通国际风险提示:

海通国际同时提醒投资者关注两大风险:一是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二是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财联社,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