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提振信心
AI导读:
本文分析了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的原因,包括短期中美关系积极信号和海外不确定性消退,以及国内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的落地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同时,文章还关注了日本央行加息和美国关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暖,短期积极信号显现
近期,随着短期中美关系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有所消退。与此同时,国内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方案已正式落地,这一举措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受此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呈现出边际回升的态势,预计指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上周,市场整体表现出震荡偏强的特点,中小成长风格股票表现尤为突出。在主要指数中,上证50指数略有下跌,而创业板指和中证1000指数则涨幅领先。
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助力市场生态建设
1月22日,我国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紧接着,在1月23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详细介绍了这一方案的具体内容。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将为市场带来稳定的增量资金来源,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优化投资者结构,并对完善资本市场生态、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次方案的实施,不仅打通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还将为市场注入大量新增资金,对银行、保险等高股息风格板块构成利好。方案针对险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提出了明确要求:
- 险资方面:方案提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应自2025年起,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市场,预计每年将带来至少几千亿元的增量资金。此外,方案还明确提到,第二批险资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今年上半年内落实到位,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其中500亿元资金将在春节前到位,短期资金支持也将迅速落地。
- 公募基金方面: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目前公募基金中A股持仓规模已达到约5.89万亿元。此次方案要求公募基金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将A股股票持仓规模增长10%,这意味着今年将带来约5900亿元的增量资金。预计ETF将成为公募基金扩容的主要渠道。
- 社保基金方面:方案中提到,将进一步加大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力度并提高投资灵活度。当前,社保基金中A股的投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此外,方案还对考核周期提出了要求,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将全面建立并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的考核机制。这一举措有助于缓解短期资金博弈现象,引导市场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中长期资金投资比例的提高以及考核周期的延长,均体现了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海外环境趋于稳定,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在海外市场方面,1月24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短期政策利率从0.25%上调至0.5%,这一决策符合市场预期。此次加息是日本央行自2024年3月重启加息以来的第三次行动。尽管2024年7月的加息曾引发套息交易平仓并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但此次加息前市场预期已较为充分,因此加息后资本市场反应相对平淡。若日本通胀继续上升,日本央行可能会在7月再次加息。
在美国方面,随着特朗普正式就职并签署多项行政令,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美国内部问题,包括传统能源、移民政策等。对于国内市场尤为关注的关税政策问题,特朗普宣布将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对中国关税政策尚未明确。这一关税政策力度相对温和,好于市场预期。从特朗普近期的表态来看,虽然加征关税的风险仍然存在,但落地速度可能不会太快,这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回升。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推进情况。
综上所述,短期中美关系呈现积极信号,海外市场不确定性有所消退;同时,国内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的落地也提振了市场信心。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预计指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震荡上行的趋势。
(作者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编号Z0018178,文章来源:期货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