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国资基金领域迎来密集落地潮,加速布局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为新兴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政策层面也加大支持力度,解决国资基金‘敢于投’的问题,推动其在经济结构布局优化调整、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近期,国资基金领域迎来了一波密集落地潮,国新创投基金、国兵向新发展基金等国资基金相继成立,同时,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设中。业内人士指出,国资基金正聚焦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企业投资,充当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角色,预计2025年将有大量资金加速流向新兴产业,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资基金动作频现,加速布局新兴领域

进入2025年,国资在基金领域的动作显著加快。1月18日,国新创投母基金与意向子基金在京举行合作签约仪式,该基金由中国国新发起设立,首期规模达100亿元,旨在通过母子基金架构,推动一批子基金在杭州、湖南、西安等地落地。此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也已联合多家机构设立国兵向新发展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此外,诚通科创投资基金等也相继成立,基金总规模高达300亿元。

不仅中央企业创投基金密集成立,地方国资也积极行动。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正式发布申报指南,总规模100亿元,面向全国VC/PE机构招商。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金也完成工商注册,总规模45亿元。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资正逐步成为创投市场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中央企业共管理126只创投基金,认缴规模达529亿元,已投资金额313亿元,主要投向先进制造、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为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底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聚焦早期投资,布局新赛道

国资基金在加快布局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的决心显而易见。以国新创投基金为例,该基金主要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A轮融资及以前项目,原则上A轮融资及以前投资项目数量占比不低于50%,投资规模占比不低于30%。同时,围绕主责主业、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所需开展投资,投资领域重点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未来信息等。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申报指南》也明确鼓励子基金投资处于概念验证、科研成果小试中试、科技企业初创阶段的未来产业领域硬科技项目,填补早期创新项目投资空白。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戴希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加大投入,推动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好发挥战新产业基金、央企创投基金的作用。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解决“敢于投”问题

尽管国资基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了“源头活水”,但仍面临考核评价难以适配、容错机制尚待完善、退出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此,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明确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健全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上海市国资委也联合市委金融办印发相关办法,明确国资基金整体评价原则,鼓励国资基金积极作为。

广东省人民政府也正式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畅通股权投资市场化退出渠道,支持各类国资相关基金份额采取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并转让交易。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将有效解决国资基金“敢于投”的问题,推动其在新兴产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综上所述,国资基金正加速布局新兴产业领域,通过聚焦早期投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为新兴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未来,随着国资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其在推动经济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