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资本市场指数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近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重要里程碑——指数化投资蓝图正式揭晓!1月26日,中国证监会重磅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深度推动资本市场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回顾2024年,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为指数化投资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指数化投资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其中,被动股票基金所持有的A股市值历史性超越主动股票基金,债券指数产品规模更是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强调,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系统内各单位、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不断优化相关制度设计,持续激发市场机构活力,同时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行动方案》中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指数化投资蓝图揭晓,四大维度构建多元产品矩阵

指数与指数化投资作为连接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的桥梁,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等多重关键作用。

为完善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加速指数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石,证监会适时推出了《行动方案》。该方案聚焦于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强化全链条监管与风险防范等方面。

在产品体系层面,《行动方案》明确了四大发展方向:一是积极发展股票ETF,如全面提升核心宽基股票ETF的竞争力,打造行业领先的ETF产品矩阵,支持注册发行覆盖率高、代表性强、流动性好的宽基股票ETF,并推出更多策略指数ETF,如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二是稳步拓展债券ETF,如支持推出更多流动性好、风险低的利率债ETF,稳妥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并研究将信用债ETF纳入债券通用回购质押库;三是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如加大普通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等场外指数产品的供给,充分发挥其透明度、成本效益、配置功能和风险分散等优势;四是稳慎推进指数产品创新,如研究推出多资产ETF、跨市场债券ETF、银行间市场可转让指数基金等创新型指数产品,并研究拓展ETF底层资产类别,丰富指数衍生品供给,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

优化发行、降低成本、促进开放……指数化投资助力“长钱长投”

过去一年,指数化投资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证A50、中证A500、上证科创板ESG指数及境内首批投资沙特市场的跨境ETF等指数及相关产品成功推出并上市。同时,2024年四季度,被动股票基金持有A股市值首次超过主动股票基金,债券指数产品规模也突破了1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市场指数基金数量达到2605只,占比21.08%,资产净值高达5.35万亿元,占比16.58%。其中,ETF产品数量为1046只,占比8.46%,资产净值合计3.73万亿元,占比11.54%。

此次《行动方案》还明确了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的举措,包括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完善ETF运作机制、提高指数编制质量、降低指数基金投资成本、推进指数化投资双向开放以及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等。

在注册发行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对成熟宽基指数产品实施ETF及其联接基金统筹注册安排,完善ETF注册逆周期调节机制,支持基金管理人开展ETF前瞻性布局和差异化竞争。

在运作机制方面,将推进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改造,研究推进宽基ETF基金通平台上线工作,扩大ETF集合申购标的,推动集合申购业务常态化,并明确ETF产品适用的监管要求,进一步便利指数化投资。

在降低成本方面,将继续免收ETF上市年费,推动降低或减免ETF做市、登记结算、指数使用等费用,适时适度引导行业机构调降大型宽基股票ETF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并将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许可使用费由基金财产中列支改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据悉,《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强化指数基金的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