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分红热:传统行业领跑,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成分红主力
AI导读:
随着投资者回报理念的普及,分红已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标配。2025年春节前,预计将有超过320家公司实施分红,分红金额预计突破3500亿元。传统行业、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及主流指数成分股成为分红的主力军。
随着投资者回报理念的日益普及,分红已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标配策略。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前的两个月(即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预计将有超过320家上市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总额预计将突破3500亿元大关。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实施分红的公司数量增长了9倍,分红金额也激增了7.6倍。
回顾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分红总额高达2.4万亿元,同时回购金额也达到了1476亿元,这两项数据均刷新了历史记录。
当前,上市公司的“分红热”不仅体现在分红次数和金额的显著增加,还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传统行业企业占比较高;二是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居多;三是指数成分股成为分红的主力军。
传统成熟行业展现强劲分红实力
观察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不难发现,隶属于传统行业且经营成熟的公司是分红的主要力量。以沪市为例,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在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合计高达4123.16亿元,其中工商银行的中期分红金额更是达到了511亿元,位居沪市之首。
此外,成熟期公司的分红金额及增速均高于成长期公司。以上市时间超过8年的公司为成熟期、小于8年的为成长期进行分类,2024年沪市成熟期公司的分红金额达到了4302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成长期公司的分红金额为1457亿元,同比增长46%。深市的情况与沪市类似。
在深市,分红金额前五名的行业分别为酒饮、邮政、货币金融、煤炭开采和畜牧业,这些行业内公司的平均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酒饮公司的平均分红更是高达34亿元。同时,金属冶炼、农林牧渔、货币金融等行业的分红金额较同期也有显著增长,增幅均在100%以上。
例如,洋河股份在2024年12月30日晚披露了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公告,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3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5.1亿元。同日,锡业股份也发布了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65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政策改革对传统成熟行业的推动作用显著,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因此其分红能力和意愿普遍较高。
良好经营业绩奠定分红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够大额分红、多次分红,核心在于其良好的经营业绩。沪市公司的数据显示,经营效率高的公司更有能力进行现金分红。
以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依据,2022年至2024年,分红公司前三季度的ROE分别为12.36%、9.88%和6.69%,而未分红公司的ROE则分别为3.19%、3.49%和1.17%。这表明,经营效率高的上市公司更有能力实施现金分红。
在过去两个月中,超过320家公司实施了分红。其中,六大国有银行的分红金额达到了2048.2亿元,“茅五汾泸”等白酒企业的分红金额也接近500亿元,而长江电力、陕西煤业等被誉为“现金奶牛”的公司分红金额也达到了61.4亿元。
深市公司的情况同样如此。自新“国九条”发布以来,2023年度净利润前100名的公司分红总额约为2770亿元,占深市分红总额的55%,这一比例与政策实施前基本一致。在2023年末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前提下,95%的盈利公司实施了现金分红,较上年同期的85%增加了10个百分点。有能力公司通过分红切实增强投资者回报已成为市场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亏损公司的分红比例也在提升。这些公司多为留存未分配利润较多、现金流较为充裕的上市公司。虽然其分红金额占2023年度末货币资金比例平均不足10%,但实施现金分红有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分红理念的进一步转变。
主流指数成分股成为分红中坚力量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渐形成,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中长期给股东创造回报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公司,往往也是主流指数的成分股。
例如,上证50和上证180指数公司的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分别达到了3640亿元和5293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63%和91%。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等行业在2024年中期的分红金额合计为4123.16亿元。
这一现象在科创板也有所体现。数据显示,37家科创50公司在2023年度的现金分红金额合计为207.6亿元,占板块分红总额的约五成。例如,传音控股在2023年度受益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提升,年内两次派发现金红利合计约48.4亿元,年度分红比例高达87.4%。石头科技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取得了良好成效,其2023年度的现金分红金额同比增长了518%,超过了当年的业绩增速。
科创板公司在2023年度的现金分红比例平均值为44.1%,同比增加8.3个百分点。其中,珠海冠宇、中望软件等121家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了50%,公司家数较上年同比翻番。同时,六大行业的平均分红强度均有所提高,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行业,其平均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分别较上年增加了15.9个百分点和12.3个百分点。
沪上某基金经理表示:“高股息公司的估值正不断被市场认识并重塑。未来,投资者期待在市场中看到更多兼具成长性与投资回报的上市公司,这将切实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健前行。”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