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年金基金作为‘长钱’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方案提出三项举措解决其扩大A股投资面临的障碍。

近日,中央金融办携手中国证监会等六大权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直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痛点,既着眼当前,设定了明确的投资指标,又谋划长远,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制度性安排,旨在为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铺设坦途,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国泰君安副总裁、机构与交易业务委员会联席总裁及研究所所长陈忠义在接受《证券日报》专访时指出,这一方案的出台,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与实践,对于稳定股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企(职)业年金基金以其迅猛的增长势头,成为了管理规模扩张最为迅速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之一。作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为员工精心打造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金基金天生具备‘长钱’属性,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

陈忠义进一步分析,为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年金基金通常需要维持年均3%至5%的收益水平。然而,当前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利率中枢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年金基金凭借其资金稳定、短期流动性压力小的独特优势,正积极寻求加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力度,以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年金基金的总规模已接近5.6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投资A股的比例约为14%。尽管如此,与其40%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相比,年金基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探讨制约年金基金扩大A股投资的原因时,陈忠义认为,主要存在三大障碍。首先,短期考核问题尤为突出,年度收益排名与绝对收益考核的普遍采用,导致投资行为顺周期特征明显,这不仅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压力,也不利于提升投资收益。其次,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待提高,多数年金基金将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资金混同运作,导致投资组合整体风险偏好偏低,过度依赖固定收益类产品。最后,覆盖面相对有限,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仅有15.6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职工3219万人,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计算,覆盖率仅为7%左右。

针对上述问题,《方案》提出了三项有力举措:一是加快出台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以引导年金基金更加关注长期收益;二是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三是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以提高年金基金的总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

陈忠义表示,总体来看,打通年金基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充分发挥其‘长钱’作用,将有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有效减少市场短期波动,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国有大型综合性券商,国泰君安始终坚守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职能定位,致力于构建开放联结的机构客户综合服务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和协同水平,为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投资回报贡献专业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本文所述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