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春风下的策略与机遇:KKR投资集团的并购智慧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KKR投资集团在并购市场中的策略与机遇,强调了投后管理在并购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动力、并购类型以及科创企业并购的特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KKR在中国的投资历程和未来展望。
并购春风下的策略与机遇:KKR投资集团的并购智慧
在建筑学和考古学的语境中,“Capstone”象征着建筑结构的完成与稳固。而在全球私募股权投资领域,KKR投资集团以“Capstone Team”命名其投后管理团队,寓意着通过投后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的稳固与提升。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KKR擅长管理层收购,被誉为“杠杆收购天王”。
KKR的投后管理团队,作为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在投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KKR合伙人孙铮强调:“投后管理不是越俎代庖,到位而不能越位。”在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并购投资的春天。
KKR的并购投资理念与国内一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方向不谋而合,都重视价值提升和创造。孙铮表示:“Buy complexity, sell simplicity”,让复杂的事变得简单,这正是并购投资的美学所在。
孙铮自2007年加入KKR私募股权基金以来,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投资,现任KKR投资集团合伙人。他分享道,近几年,一级市场“退出难”问题日益突出,并购退出备受期待。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家心态的变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调整以及长线资本对并购类资产的需求。
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家心态发生转变,许多企业家开始考虑让企业控股权,尤其是面临IPO对赌回购压力的企业家。同时,大型企业集团如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化运营企业,也在思考多元化发展,对非核心资产进行剥离,为并购市场带来项目资源。此外,长线资本如保险公司需要稳定可预期的回报,并购类资产恰好契合这一需求。
孙铮认为,相较于2015年至2017年的并购热潮,这一次的并购市场更加理性和冷静。投资人更注重企业并购的战略逻辑和协同效应。近期的IPO放缓和加强退市管理都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企业并购重组。
在并购主体方面,孙铮指出,当下鼓励上市公司并购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因为很多行业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都已上市,且市场增长和市场份额集中放缓,带来资本开支放缓,龙头企业现金流更好,适合进行战略并购。同时,IPO门槛提高,部分无法上市但质地优秀的企业成为上市龙头企业的并购标的。
在并购类型上,孙铮将并购分为四种:横向并购整合、纵向整合、业务拓展型整合以及战略型及技术研发导向型并购。传统行业的并购更多属于前两种,而新兴产业则更多为后两种。新兴产业并购交易中,对创始人的战略思考和布局更为看重,考虑技术突破、研发投入以及交易双方的战略思考和判断是否一致。
对于科创企业并购,孙铮认为,虽然硬科技投资成为一级市场主流,但科创企业较难产生爆发式并购效应。因为科创企业所处行业规模有限,且制造企业资本开支大,难以实现像互联网企业那样的爆发式增长。因此,科创新兴企业之间的兼并整合会更多,通过强强联合或抱团取暖的方式实现整体发展。
在并购退出方面,孙铮强调,并购是一个市场行为,前提是被并购的标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好企业。并购的门槛比少数股权投资更高,需要的资金更多,对管理人的操盘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能够做并购的机构更少,并购交易数量也远远少于少数股权投资。
KKR的投后管理团队在并购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提升企业收入、成本管控、资本结构调整、人员优化、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战略发展水平等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投后管理团队不是越俎代庖,而是给企业赋能,助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KKR进入中国近18年,投资策略从少数股权投资转向并购控股投资。孙铮表示,KKR在中国的并购投资案例包括连锁药店企业全亿健康、国内照明龙头企业雷士照明等。并购投资以稳定现金流为导向,选择行业相对成熟、竞争格局稳定、市场份额集中的行业进行投资。
对于未来的并购市场,孙铮认为2025年市场上成功的并购交易数量或多于2024年。因为中国的并购或并购基金正当其时,正是布局的好时机。市场上可选择的标的数量较多,并购机会远多于5年、10年之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链接及相关代码已保留,未做改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