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以工代赈政策成效显著,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就业
AI导读: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抓好以工代赈工作,全年累计吸纳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成效显著。政策覆盖专项投资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及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持续深化以工代赈政策,有效拓宽了农村低收入群众及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近就业增收渠道。据统计,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全年成功吸纳并带动了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务工就业,较去年同比增长31%;同时,发放劳务报酬总额达到478亿元,同比增长32%,成效显著。
一、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成效显著,吸纳36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了115亿元的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较2023年度增加了6亿元。这笔资金用于支持2726个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的实施,全年累计吸纳了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受灾群众及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务工,并发放劳务报酬41亿元,占中央投资比例超过30%。此外,各地还依托项目建设,开展了劳动技能培训,并开发了建后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全年累计培训务工群众超过20万人。
二、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246万名群众就近就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充分挖掘重点工程项目中的用工潜力,在主体工程、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及建后管护等环节规模性提供就近务工岗位。2024年,全国各级政府在1.2万个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了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带动246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94亿元。例如,河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全年吸纳16.5万名受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内蒙古、新疆等12个省(区)通过以工代赈吸纳7.4万名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等林草生态工程建设。
三、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50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指导各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进一步扩大了“赈”的效果。2024年,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2万个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共吸纳50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3亿元。其中,24个省(区、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累计吸纳4.6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展望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之以恒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实施,并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持续扩大就业吸纳容量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在稳就业、增收入、促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