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旨在强化行业产能治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促进市场供需动态平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简称《实施办法》),此举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政策旨在进一步强化水泥玻璃行业的产能治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并促进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前的产能置换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存在诸多问题,如差异化调控措施不明显、产能认定与实际存在偏差、产能跨区域转移困难等。因此,《实施办法》在严格产能认定、提高新建项目标准、简化跨省流动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以推动水泥玻璃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实施办法》提高了水泥置换标准,明确低效运行的水泥熟料产能不能用于置换,且新建项目置换的水泥熟料产能不能拆分转让。同时,完善了产能核定方式,取消了以窑径和玻璃日熔化量为依据的产能核定规定,实现了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的统一。此外,还简化了跨地区产能转出程序,加强了与能效环保政策的协同,明确能效不达标的产能不能用于置换。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李琛表示,当前水泥行业已进入调整周期,市场需求连续3年下滑,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为严禁新增水泥产能,新建项目和整改项目必须依照水泥产能置换政策进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据统计,自2018年至今,各地已公告了168个新建水泥熟料项目产能置换方案,但自2022年起,公告的新建项目数量大幅下降。李琛认为,《实施办法》的出台将在管控新建项目、调整增量、退出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实施办法》还注重产能的合规性和企业诚信经营,对可置换产能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新增了不能用于置换的产能范围,包括不在合规清单范围内的产能、能效不达标的产能、连续2年运转天数不足的水泥熟料产能等。同时,对不同区域提出了差异化要求,控制重点地区产能总量,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产能。

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引导低效产能加快退出,促进水泥玻璃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水泥玻璃行业的产业布局将更加优化,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