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有效入市。该方案有望解决年金投资痛点,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年金基金市场广阔发展前景。

新华财经北京1月26日电(记者刘玉龙 王钊)近期,为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有效入市,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委携手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将建立针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的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并加速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的指导意见。

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实施方案》直击年金投资的痛点,为年金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构建一个市场、企业及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新格局。对资本市场而言,随着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壮大,将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市场稳定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对企业而言,该方案有助于提升养老金投资管理能力,丰富投资策略,增强职工的投资获得感。而金融机构则能更好地执行投资策略,推动养老金市场的蓬勃发展。

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已突破3.5万亿元,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二支柱——企(职)业年金,经过二十年的持续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陈戈指出,企(职)业年金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长久期”资产,过去二十年间创造了稳健的回报。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与利率中枢的下移,进一步提升年金权益投资、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实施方案》强调的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意味着管理人的投资决策将更专注于投资人的长期利益,致力于长期稳健发展,为投资人创造可持续的价值。陈戈表示,这一机制有助于摆脱短期考核的束缚,科学布局资产,挖掘长期优质投资标的,为年金基金增值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对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重大意义。陈戈指出,目前我国养老体系仍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养老金替代率有待提升。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将有效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为更广泛的职工群体提供更充分的养老保障,增强养老体系的可持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并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陈戈认为,这将使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更加灵活多元,增强个人在企业年金管理上的主动权。通过提高权益仓位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提升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年金基金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增值潜力。

陈戈还指出,不同年龄阶段的职工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存在差异,单一的年金基金策略难以满足多元需求。借鉴国外经验,放开二支柱个人选择权后,年轻人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调整权益仓位。

回顾企(职)业年金的发展历程,监管政策的引领与扶持始终贯穿其中。此次《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对于促进中长期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助力年金基金保值增值具有深远意义,必将为年金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作为市场上首批取得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牌照的基金公司之一,富国基金自2005年起便开启了企业年金管理之路。陈戈作为基金行业最早一批的年金权益投资经理,目前担任富国基金年金投委会主席,分管二支柱投资业务。他表示,富国基金一直将“成为靠谱的年金投管人”作为目标,勤勉尽责为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贡献力量。

未来,富国基金将从提升投研能力和持续开展养老投教活动两方面发力,提高年金基金的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陈戈强调,富国基金将牢记使命,全方位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让更多人享受安心、富足的晚年生活。《实施方案》的出台有望进一步释放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资金需求,推动年金基金管理人投资效率与风险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金基金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