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浙江发布官微公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专项实施方案》,旨在全面建设五大国际大宗商品基地(中心),包括储运、加工、贸易、交易中心及海事服务基地,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液化天然气年接收能力4250万吨等目标。

  1月25日,浙江发布官微正式公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全面建设并优化五大国际大宗商品基地(中心),涵盖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加工基地、贸易中心、交易中心,以及进一步深化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

  根据《方案》规划,浙江将致力于完善大宗商品储运设施体系,构建高效灵活的储备机制。预计到2030年,液化天然气(LNG)的年接收能力将达到4250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浙江将通过一系列项目规划、推进与建设,全面升级油库、油气管道、LNG接收站及粮食库等基础设施,并加速油气及化工品管网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加快鱼山至宁波的互联互通管道项目。

  在国际大宗商品加工基地建设层面,浙江将聚焦于一批具有强大产业链带动效应的项目,旨在延长大宗商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预计到2030年,铁矿石年混配量将达到5200万吨,原油年加工能力则将突破9000万吨。为此,浙江将大力推进大榭石化馏分油五期等石化项目,同时建设金塘新材料产业园、六横和青峙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平台,联动定海、岱山等石化拓展区,共同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此外,浙江还将扩大铁矿石保税混配矿规模,并拓展球团制造等中下游加工产业。同时,支持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旨在打造辐射亚太地区的国际混配矿分销中心。在有色金属领域,浙江将积极开展进口粗铜、再生铜、精密不锈钢等加工业务,以及有色金属矿产及中间品的分装业务,以打造有色金属矿产混配加工及分销中心。

  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建设方面,浙江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大宗商品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7100亿元,其中铁矿石年贸易额达1020亿元,油气年贸易额更是高达1.79万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在衢山及周边岛屿建设大宗商品特色型综合保税区,形成一区多片的发展格局。同时,推进大宗商品贸易数字化进程,培育大宗商品贸易数字化平台,并推动外贸主体使用电子贸易单据。此外,浙江还将支持举办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加强油气、铁矿石、粮食等领域的专业性招商合作。

  在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方面,浙江将创新交易模式,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预计到2030年,大宗商品线上现货年交易额将达到2500亿元,限额以上企业大宗商品批发零售业年销售额则将达到5.7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还将深化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致力于提升国际航行船舶服务能力。预计到2030年,保税船用燃料年加注规模将达到1230万吨,外轮年供应货值将达到60亿美元,外轮维修年产值则将达到140亿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本文旨在提供关于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专项实施方案的详细信息,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