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发布2025年光伏行业年度投资策略
AI导读:
中信证券发布2025年光伏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指出随着需求端复苏和供给侧调整,光伏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修复。报告还分析了需求展望、产能过剩压力、落后产能出清以及新技术、新市场和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投资机会。
财中社1月26日电近日,中信证券发布了针对2025年光伏行业的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报告指出,在光伏产业链量、价、利均触底的情况下,随着需求端逐步复苏并稳健增长,同时供给侧通过行政约束、自律限产和市场化出清等手段进行调整,加之潜在改革政策的落地预期,光伏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修复的黄金时期。
报告短期预测,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末的传统旺季来临,光伏产业链的量利表现有望迎来反弹行情。从中期角度看,随着落后产能加速实质性出清,光伏供给侧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重构,届时,拥有技术、成本、资金和全球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优势的龙头厂商或将率先引领行业实现反转。
需求展望:主流市场增速放缓,新兴市场需求崛起
在国内市场,光伏电网消纳压力持续加大,分布式项目管理日益细化,集中式项目受绿电入市影响收益率承压,光伏装机增速或将有所回落。然而,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相关项目的集中建设有望推动国内光伏装机保持稳中略增的态势。海外市场方面,尽管高基数的欧美市场需求增长可能放缓,但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增长的主力军。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560-570GW,同比增长9%,对应组件端需求量约700GW。
产能过剩压力大,供给侧改革助力价值修复
受前期光伏扩产潮中新建产能集中释放的影响,报告预计2024-2025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主链环节将面临60%-90%的总产能过剩压力。这导致自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行业库存攀升。为应对这一压力,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出台政策、自律倡议和减产措施等,以缓和供需矛盾,缓解竞争压力,并加快库存去化和价值量企稳。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前,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行业库存压力将得到缓解,光伏产业链有望整体进入量价回升通道。
出清落后产能,重构光伏供给体系
供给侧改革政策主要包括指标管控、标准提高、融资收紧、限产、补助削减等措施,这些举措对增量产能的管控更为直接,同时也有助于供给侧出清。市场化出清的最终效果是产能优胜劣汰或企业间兼并重组,这对厂商的成本、技术、资金、客户资源等方面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光伏产业链仍面临较大的现金性亏损压力,但综合考量光伏主链企业的制造水平和资金实力,未来6-12个月内,行业有望加快迈入实质性出清阶段,光伏供给侧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迎来重构的转折点。
光伏发展开启新篇章,新技术、新市场、新业态备受关注
在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推动下,BC电池、无银浆料等新产品有望迎来加速增长,并带动设备、辅材等环节需求放量。同时,颗粒硅等具备明显优势的差异化产品也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推动盈利修复和估值提升。此外,随着光伏产品成本的大幅下降,以阳台光伏、BIPV等为代表的光伏新应用场景空间广阔,在政策支持和经济性提升的情况下,相关市场有望以点及面,加速推广。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各国对能源供应链安全要求的提升,光伏产能分散化和本土化布局成为新趋势,中国光伏行业进入出海2.0阶段。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由产品供应转向服务和销售能力,因此,应重点关注头部企业全球市场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优势。
综合来看,在光伏产业链触底反弹的背景下,建议关注以下投资机会:一是量价拐点带来的整体修复机会;二是新技术、新市场带来的加速增长机会;三是光伏出海2.0阶段带来的超额盈利机会;四是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优势凸显的优质厂商带来的长期增长潜力。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