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力促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推动降低维修成本,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旨在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上海1月26日电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及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政策旨在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使用成本,通过多项举措推动维修成本的下降,引导消费者形成良好的用车习惯,并推进跨行业数据共享,进一步探索并实施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
业内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这一系列措施将对市场资源产生积极影响,使其更倾向于流向生产低风险、高质量车型的企业和品牌,从而加速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步伐。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的构想。通过深入研究并制定低速碰撞试验标准,结合社会化检测资源的充分利用,旨在减轻汽车企业的负担,同时构建科学的保险车型风险分级体系。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孙恒政强调,面对客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已成为保险业、汽车行业、用户以及服务商在应对产品及应用场景多样化趋势下的必然选择。车企应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制不同性能水平和价格的产品,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
中汽协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不仅有助于引导车企在设计车型时注重简化设计,降低维修难度,还能促使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更加关注车型分级,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车型,从而实现维修和保险费用的双重降低。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德载厚资本战略咨询业务副总裁李建认为,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将激励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加大在安全系统、车身设计等方面的投入,以降低车型风险等级,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
当前,新能源车险领域仍面临保费高昂的问题,其中维修成本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之一。《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降低维修成本,通过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的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并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相对较少,日常维修保养费用较低,但一旦涉及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维修保养,费用就会显著上升。
李建建议,车企在设计阶段就应注重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和可维修性,以减少因特殊设计导致的维修难度和成本增加。同时,加大维修中心的建设力度,并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维修机构进行合作,也是降低维修成本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