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发布方案 推动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AI导读: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等举措,旨在提升保险资金市场参与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华财经上海1月26日电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商业保险资金入市面临的卡点与堵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着重强调了全面推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以及加速推进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落地。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指出,《方案》通过引导大型保险公司加大对A股及权益类基金的投资力度,不仅显著提升了保险资金的市场参与度,还借助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确保了资金的长期稳定运作。此举有望缓解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为市场提供持续不断的长期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形成更为稳定的投资结构,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型国有险企A股投资比例有望大幅提升
商业保险资金,以其来源稳定、期限长的特点,被视为典型的“长钱”。近年来,在政策的积极引导、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商业保险资金的运用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底,商业保险资金的运用余额已接近32万亿元。
然而,尽管规模庞大,商业保险资金在权益资产上的投资比例却整体偏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数据测算,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的政策上限平均约为25%,而实际持有A股流通市值(含权益类基金)的规模约为3.2万亿元,仅占整体规模的10%。其中,五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为30%,但实际投资A股的比例仅为约11%,与政策比例上限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针对这一情况,《方案》明确提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市场。
宏利基金认为,国有大型保险公司在重大资产配置调整上的决策难度较高,此次政策的出台,不仅积极推动国有大型保险公司发挥引领作用,还给出了相对明确的定量目标,有望带动其他险资乃至配置类机构积极跟进。
国金资管权益团队也表示,《方案》有助于引导树立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理念,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并在中长期为市场引入更多的增量资金。据团队测算,按照新增保费全口径计算(包括新单和续期),根据2024年上市公司头部保险公司(前三名)的保费规模乘以30%,头部几家保险机构每年将带来数千亿元的增量资金;若按新单保费口径计算,则增量资金规模会略小一些。
长周期考核助力险资入市
业内人士指出,绩效考核是影响商业保险资金投资A股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商业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短期考核问题,导致保险公司过度追求短期收益,从而影响了长期资金属性的发挥。
为应对这一问题,2023年财政部已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三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然而,当年度考核指标的权重仍然较高,权益市场的短期波动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当期业绩表现,导致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的容忍度降低,难以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针对上述挑战,《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指标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这一举措旨在减少短期考核对商业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积极性、稳定性的制约,推动商业保险公司逐步提高A股投资比例,有效增厚长期收益。
在具体投资方式上,业内人士建议构建包括投资管理机构、投资经理、产品组合等多层面相互衔接的考核体系,并建立健全与长周期考核相适配的管理制度。这些配套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减少对短期市场波动的关注,实现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目标。
第二批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加速推进
此外,《方案》还明确提出要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并计划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和资金规模。
回顾2023年11月,证监会会同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共同推动了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落地实施,具体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设立私募基金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并试点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核算模式下,投资股票的价格变动不会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当期利润,而是根据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和分红情况进行调整,这有利于保险资金坚持长期投资策略。
然而,该试点目前仍面临资金规模有限、协调成本较高等挑战,需要重点推进。业内人士表示,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加速推进,有望将险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险资长期入市的常态化试点,并对资产负债能力评估等监管评级较好的企业开放试点权,让具备优秀管理能力的机构都能发挥专业能力和主动意识,提升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长期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链接及内容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