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点燃城市经济新引擎
AI导读:
近年来,冰雪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多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深入分析了冰雪旅游市场的繁荣景象、业态联动效应、提档升级措施以及共赢发展新局面,展现了冰雪经济背后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新华财经北京1月26日电 近年来,冰雪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多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仅哈尔滨因冰雪旅游声名鹊起,众多城市也凭借独特的冰雪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冰雪经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得益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释放以及供给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预计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游客量将达到5.2亿人次,相关收入有望突破6300亿元大关。
为了深入了解冰雪旅游市场的繁荣景象,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走访了哈尔滨、沈阳、北京等地,实地调研冰雪旅游的发展现状。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冰雪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产业链不断延伸,各地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落实相关政策,加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完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以实现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冰雪旅游点燃城市热情
在哈尔滨,以“冰城左右哥”姜可东为代表的冰雪演艺人员成为了冰雪大世界的新名片。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想大舞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看演出,每晚演出开始前,游客们便早早排起长队,只为一睹“冰城左右哥”的风采。此外,冰雪大世界对超级冰滑梯等项目的升级,以及融入亚冬会元素的园区设计,更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创造了开园20天接待量超103万人次的新纪录。
同样,在沈阳,小河沿早市等特色市场也迎来了众多南方游客,他们在这里品尝东北美食,感受东北的烟火气息。而北京的军都山滑雪场也人气爆棚,滑雪场通过新增特色活动内容,如国风巡游、角色扮演展示等,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冰雪“搭桥”促进业态联动
冰雪旅游不仅带动了旅游景区的繁荣,还促进了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景点同样游客如织,道里菜市场等特色市场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冰雪旅游的火爆激发了整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客流量更是屡创新高。
此外,冰雪旅游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能级的提升。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课题组的调查,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希望在2024-2025冰雪季体验冰雪休闲旅游活动,近六成的游客会增加冰雪休闲旅游的频次和支出水平。
加大力度推动冰雪旅游提档升级
尽管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如冰雪文旅优质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冰雪游相关服务与消费者期待仍有差距等问题。为此,各地需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快推动冰雪旅游提档升级。
多地在做强冰雪游品牌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例如,哈尔滨通过推出文旅首席服务官、首席质量官、文旅体验官制度等制度措施,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同时,各地还积极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以科技研发、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延展冰雪旅游产业链。
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冰雪旅游相关城市将迎来新一波游客高峰。各地正精心策划,全方位提档升级,打造更优的旅游环境。如沈阳将组织推出200多项新春文体旅活动,为游客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
构建冰雪经济共赢发展新局面
当前,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加快大众化、品质化、数字化转型。冰雪运动已不再是北方的专属,南方地区也通过兴建大型室内冰雪场馆和主题乐园等方式积极参与冰雪旅游市场。
这一新趋势符合冰雪经济“南展西扩东进”的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推动冰雪旅游市场扩容,为冰雪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将有效带动冰雪装备、冰雪游乐设施的研发与制造以及冰雪演艺等产业的发展。
政策与市场共振下,冰雪“冷”资源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热”引擎。北方和南方城市在发展冰雪经济方面各有优势,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共同提升冰雪旅游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经新华财经编辑改写扩写并优化)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