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高速增长,但“内卷”现象也日益严重。车企为应对市场挑战,纷纷进行人事调整,高管变动频繁。本文将探讨汽车行业“内卷”现象及车企高管变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内卷”现象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价格竞争方面,几乎全年都在上演“价格战”,导致车企利润率普遍下滑。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进入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行业淘汰赛已然开启。蔚来创始人李斌曾预言,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家车企纷纷进行人事调整,排兵布阵,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硬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2025年首月,就有通用汽车旗下道朗格、丰田中国、潍柴动力等多家知名企业传出高管变动的消息。而在整个2024年,更有超过50家车企的管理层进行了大幅调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这种高管变动频繁的现象,反映出汽车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共性问题或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变革压力等。车企需要不断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而高管团队的变动往往是企业应对市场挑战和调整战略的重要手段。

车企高管变动频繁,背后原因复杂

2025年车市的高管变动始于道朗格。1月6日,通用汽车宣布中国区首席产品官季康博(Jim Campbell)将兼任道朗格总裁,全面负责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产品规划、产品营销和配件业务。而对于前总裁李龙的离职原因,道朗格方面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与此同时,潍柴动力的高管变动也备受关注。1月10日,潍柴动力发布公告称,执行总裁李鹏程因工作变动辞职。而在2024年12月30日,另一位执行总裁王健也因“工作需要”辞任。不过,潍柴动力方面表示,王健将继续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此外,因年龄原因,张泉也申请辞任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

丰田中国方面,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近日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成为丰田入华以来首位非日本籍、华人总经理。这一任命无疑为丰田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既有传统车企,也有造车新势力,还有很多科技巨头的跨界者,这导致车企需要不断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而高管团队的变动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增长,价格战愈演愈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然而,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增长,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降价车型数量大幅超过2023年,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1.8万元,降价力度达9.2%。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指出,价格战没有办法帮助企业获得中长期的生命力,预计在未来的16-18个月内,价格战将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调整。

龙头车企换将谋“破局”,加速转型升级

面对行业挑战,龙头车企纷纷通过换将谋“破局”。上汽集团2024年对旗下两大合资车企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进行了多轮换防,任命了一批更富创新能力、更熟悉中国市场的领导者。这些新任管理层在整车研发、制造、销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助于公司自主品牌加速向上、合资品牌新能源转型升级。

以上汽通用汽车为例,新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措施”,包括产品升级、营销焕新、渠道重塑等,不断加快转型步伐。2024年上汽通用汽车销量为67.3万辆(含出口),第四季度公司利润终于回正。而上汽大众2024年累计销售突破120万辆,其中大众品牌新能源销量超13万辆,持续领跑合资纯电阵营。

汽车行业是规模经济,行业竞争激烈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在相关细分市场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才能生存。为了应对行业挑战,企业必须要有能“带兵打仗”的高管。通过人事调整,车企正在加速转型升级,以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