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券从业人员结构与规模变动透视:截至2024年底,证券行业登记从业人员数量已达36.68万人,全年净减少1.57万人,降幅约4.47%。保荐代表人数量稳定且呈上升趋势,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逆势增长。离职人员去向多元,开启新职业篇章。

证券从业人员的结构与规模变动,一直以来都是透视行业发展态势的关键窗口。近日,中证协首次披露了年度证券从业人员数据,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证券行业登记从业人员数量已达36.68万人,涵盖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以及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等多个领域。其中,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数量最多,达到33.57万人,占比高达91.56%。而在证券公司中,又以一般证券业务人员、证券经纪人、保荐代表人、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等岗位为主。

聚焦证券公司,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证券公司登记从业人员为336375人,相比2023年底的352122人,全年净减少了15747人,降幅约为4.47%。这一趋势打破了近年来证券行业规模持续扩张的惯性,显示出市场环境变革对人力架构的深度影响。

具体来看,一般证券业务人员从2023年底的223387人减少至2024年底的212183人,降幅约为5.02%;证券经纪人数量更是从37311人锐减至28411人,降幅高达23.85%。而与此相反的是,保荐代表人数量却有所增长,从8632人增加至8812人,增幅约为2.09%;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数量也分别增长了4.29%和19.97%。

证券公司人员规模缩减,行业调整进行时

自2024年初以来,证券公司人员规模便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除1月份略有增加外,其余月份均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在不同阶段有所波动。这一趋势表明,行业规模缩减并非短期偶然现象,而是在市场机制长期作用下的有序调整。

从各岗位人员变动情况来看,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和证券经纪人的减少是主要原因。一方面,市场交易活跃度的起伏不定与佣金费率的持续下滑加剧了证券行业整体压力;另一方面,数字化浪潮的汹涌冲击使得线上交易平台与智能服务系统广泛普及,极大简化了传统业务流程,导致基础业务岗位需求大幅削减。

保荐代表人地位凸显,投顾与分析师逆势增长

尽管行业整体人员规模收缩,但保荐代表人数却稳定且呈上升趋势。这凸显了其在证券市场中的关键地位。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和推进为保荐代表人提供了业务基础,尽管近年来券商降薪潮对行业有一定影响,但保荐代表人作为金融行业的高端人才,仍对金融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数量也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这与当前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向买方转型的大背景紧密相连。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金融市场产品的日益丰富以及投资者对专业投资建议的需求不断攀升,证券投资顾问在帮助投资者制定个性化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方案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而证券分析师的增长则与资本市场对卖方研究的需求增长以及券商研究所的积极应对密切相关。

离职人员去向多元,开启新职业篇章

随着证券行业人员规模的调整,那些离开证券公司的人员也在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方向。他们中有人凭借金融知识和经验进入实体企业负责财务、投资等相关工作;有人进入了体制内成为公务员;也有人自主创业或进入财富管理机构等领域。

这些离职人员在新的职业领域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他们的离开也为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促使行业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注:年度证券从业人员数据为中证协首次统计并披露,暂未公示数据统计口径。为分析证券从业人员变动情况,本文使用Choice统计的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