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1月,多地迎来外国游客,“中国游”热潮持续升温。入境游市场蓬勃发展,旅游产品创新不断,预计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2025年1月,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中国游”热潮持续升温,多地纷纷迎来外国游客,“周五下班去中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新风尚。入境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展现了中国旅游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无限潜力。

来华游客数量激增

自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实施“满月”以来,来华旅游人数显著增加。韩国、日本等国的游客纷纷利用周五下班后的时间,搭乘飞机前往山东等地,品味美食、欣赏美景、享受购物乐趣,为齐鲁大地的入境游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已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青岛日均接待韩国游客已近千人次,较免签政策实施前增长了17.6%。同时,青岛机场与韩国的航班频次也大幅增加,为韩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出行选择。

此外,北京也迎来了首批入境游客,他们来自西班牙、巴西、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游客在长城脚下欢聚一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参与了非遗传承人的剪纸体验课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抡花”表演和舞狮表演,更是将他们带入了热烈喜庆的新年氛围中。北京的美食和景点也让这些游客流连忘返,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将“China Travel”推荐给亲朋好友。

上海同样迎来了来自德国、日本、斯洛伐克等多个国家的团队游客。他们参观了上海龙华塔,参加了“上海新年第一游”活动。同时,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也迎来了首艘入境邮轮,数百名外国游客抵沪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产品创新体验升级

在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旅游产品创新也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今,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和购物体验,他们更希望探索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潮流玩法。因此,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春秋旅游在上海推出了多条适合city walk的线路,包括武康路、愚园路以及苏州河畔等热门打卡点。这些线路不仅涵盖了博物馆展览、非遗艺术等特色环节,还带领外国游客走进了商圈、街道和高校,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城市的魅力。同时,北京798艺术区也推出了艺术展览、文化活动以及戏剧、音乐等配套服务,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前来打卡。

此外,首旅旅行还推出了多款单日入境游体验式产品,如“中轴线上的繁花”和“中轴线上的名人”等。这些产品不仅涵盖了老字号品牌和非遗文化,还让外国游客有机会探寻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的幕后传奇和老舍故居的文学气息。而北京慕田峪长城景区则为外国游客提供了观日出、长城早餐荟、夜游长城等独特的体验类产品,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长城的独特魅力。

发展前景乐观

展望未来,中国入境游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随着签证、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各地积极开展海外营销推广活动,预计2025年入境游市场将实现正增长。特别是上海市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构建国际友好型旅游产品体系,并拓展文旅资源海外推广网络。

同时,青岛市入境游市场也持续升温。2024年青岛市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增长,邮轮旅游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展望未来,青岛将继续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加大对韩国、日本等国的旅游推介力度,并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客源市场。

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也预计,今年春节期间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订单量将大幅增长。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旅游业的吸引力和潜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公开信息。)